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的监测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 王艳霞
[导读] 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的监测效果及护理措施
        王艳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的监测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样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 2019年3月所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患者入院12小时后,均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严格将其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范围内,持续4~7d,复温采用每2h升高0.5℃的方法升至正常体温。然后对到达目标温度的时间及上下波动0.2℃时间进行监测,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常规生命体征。结果 相较于传统的外部降温法,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方案存在降温迅速、插入导管用时短、降温过程平稳、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等临床应用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极佳。结论 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可快速使温度降至目标温度,且温度下降过程较为平稳、波动性小等优点,为患者身体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血管内低温;护理
        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管理经验来看,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其最显著特点。当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方式,大量临床经验表明,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可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效降低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率,当前,对于该治疗方案的而临床应有机制尚不完善,仍待进一步研究。曹闻亚[1]通过对32例重症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寒战监测试验研究,发现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退化,所以,青壮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寒战,而在低温治疗期间,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寒战,至于其病理原因,临床上还尚无明确研究,亟待进一步研究;苏琳丽[2]等通过对34例ICU中颅脑疾病重症患者行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研究效果分析,指出该治疗方法具备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样本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符合相关条件患者为对象,给予血管内低温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样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 2019年3月期间ICU重症病房收治的符合条件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选取样本资料时,要求入选对象满足以下要求(表1)。
        
        1.2治疗设备与方法
        1.2.1设备
        治疗设备选用的是美国Alsius公司生产的Cool Gard 3000血管内降温系统、Icy导管及自带温度探头导尿管。
        1.2.2方法
        将Icy导管自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或自锁骨下静脉置入上腔静脉,运用Cool Gard 3000治疗系统将无菌化处理过的生理盐水从导管注入,与患者体内血液进行充分接触,并实现热交换,再倒回至通CoolGard3000系统中。这一操作就实现了控温系统与导管的封闭循环系统构成,避免了生理盐水进入患者循环系统中的风险;另外,再将自带测温探头的导尿管置入患者膀胱内,以实现对膀胱内核心温度的测定,并将监测信息反馈回Cool Gard 3000系统,以便及时进行温度调节。
        1.3监测与护理
        1.3.1监测
        (1)降温监测:膀胱温度监测指标是ICU重症患者体温监测的核心指标,本研究中,在患者膀胱内置入测温探头导尿管,持续对患者膀胱核心温度进行监测,可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相较于传统的肛门测温方法,该方法应用中更容易固定导管,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保障测温准确性。另外,探头将膀胱内测定的温度直接显示在监护屏幕上,医护人员可全方位了解患者体温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监护方案及治疗方案。
        (2)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监测:在为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时,低温可使患者反应速度变缓,极有可能掩盖患者颅内压增高事实,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大患者意识、瞳孔、肌体活动观察力度,每30分钟观察一次,同时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心电图等常规指标,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出现较大变化,立即向主管医师汇报,进行抢救性处理。
        1.3.2护理
        (1)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在置入导管24小时内,需换药一次,以后按每隔1日换药一次的频率,在换药过程中,坚持无菌操作,同时检查导管,查看是否有脱落迹象;
        (2)皮肤护理:因该治疗方案中,低温会使患者皮肤被冻伤,为防止这一问题出现,需将与皮肤接触的冷凝管用纱布包裹,并经常变换位置;同时还应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出现压疮发生;
        (3)呼吸道护理:为确保患者呼吸通畅,需将病床摇起30°,同时做好吸痰处理;
        (4)消化道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如果有,就及时给予小肠内营养剂补充,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5)复温护理:在进行复温护理时,采用自然复温法,将室温调节至22℃,并将Cool Gard 3000血管内降温仪设定于待机状态;患者体温会逐渐自然回升,维持约3~4h升高1℃速度。如果患者体温无法自然复温,可采取保适当的温措施,如将室温上调至25~26℃。
        2结果讨论
        相较于传统外部降温治疗方案,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方案可快速降低患者体温,且整个降温过程较为平稳。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Cool Gard 3000系统及相关导管的置入,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实现了患者内热热交换。再加上自带测温探头导尿管的使用,患者膀胱内核心温度可直接呈现在显示屏上,医护人员可准确掌握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赢得了大量救护时间,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深受临床青睐。
        参考文献:
        [1]曹闻亚,张鑫,王蕊,陈晓杰,历静等.重症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寒战的监测、干预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02)-15.
        [2]苏琳丽.ICU中颅脑疾病重症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03)-15.
        [3]余建华.重型颅脑损伤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2)-25.
        [4]马莉、沈晓菲、谢蕊.血管内热交换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12)-11.
        [5]朱丹萍、马开锋.亚低温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ICU危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0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