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季萍 赵立新 孙海玲 孟祥莹
大庆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ICU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在我院ICU科接受治疗的64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0例接受镇静治疗但未采取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其中34例接受镇静治疗同时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6%、症状缓解率为43.8%、死亡率为6.3%、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8.3%、症状缓解率为33.3%、死亡率为15.0%、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科危重患者,在其接受镇静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充分的护理服务,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病情,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ICU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护理
文章摘选在我院ICU科接受治疗的64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0例接受镇静治疗但未采取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其中34例接受镇静治疗同时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选2019-2020年在我院ICU科接受治疗的64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0例接受镇静治疗但未采取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45.23±1.36)岁;将其中34例接受镇静治疗同时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21-70岁,平均年龄(45.42±1.13)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别,可用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同样的Ramsay法进行镇静状态评估,同时镇静药物的选择与具体的用药剂量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文章中所有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与咪唑安定进行镇静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观察组患者在镇静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严格精密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将会对患者的心血管以及呼吸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紧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重点在患者的血压、呼吸与瞳孔情况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上报主治医生。
(2)镇静效果评价。精确合理的评估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的效果,帮助患者处于最佳的镇静状态。评估方法一般使用Ramsay评估法,评分结果为3-4分,表明患者的镇静状态良好;>3分表明患者的镇静程度较浅,患者将可能出现焦躁的不良情绪;<4分则表明患者的镇静程度过高,这种情况将会增加患者发生意外的概率。因此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状态及时调整。
(3)呼吸道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针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需要定时进行吸痰处理,预防管道脱落。针对没有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需要定期拍打患者的背部,帮助患者咳痰。同时,针对吸痰管与呼吸机管道器具的使用应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并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处于湿润状态。
(4)心理护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充分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应该友善亲近,消除患者的戒备,让患者感受到安全感。
(5)并发症护理。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保证患者皮肤的干燥与清洁,预防患者出现感染或褥疮。同时,需要注意定期放松患者的束缚带,帮助患者按摩,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状。强化排尿护理,严格落实尿管护理工作,防止患者尿路感染。
1.3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6%、症状缓解率为43.8%、死亡率为6.3%、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8.3%、症状缓解率为33.3%、死亡率为15.0%、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png)
3、讨论
ICU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危急且严重,因此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较深,对于自己的病情存有严重的担忧、焦虑与紧张的心理情绪,甚至还会绝望、不安,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2]。想要保证患者安静的接受治疗,确保治疗的效果与治疗过程的顺利,需要对ICU危重病人实施镇静治疗。在患者接受镇静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降低临床意外的发生概率,确保预期临床治疗效果的实现[3-4]。
针对ICU科危重患者,在其接受镇静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充分的护理服务,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病情,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秀凤.急诊科危重病人护送途中的观察与预防护理[J].智慧健康,2020,6(36):156-157.
[2]许娣,吴梦茹,曹利娟.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方法在消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2):30-31.
[3]沈艳,赵晓玲,高晓露,石丽萍.改进式SBAR标准化交班模式在感染科危重病人护理交接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6):183-184.
[4]王德琴,郜萍,罗梦情,杨丽.风险评估护理对呼吸科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06):79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