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   作者:李白露
[导读] 目的:判断质量控制策略对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的影响
        李白露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618000
        【摘要】目的:判断质量控制策略对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的影响。方法:医院核酸检测者中,被随机筛选出286例,前143例以质量组命名,后143例以普通组命名,质量控制策略在前组开展,常规核酸检测工作在后组开展,在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观察核酸检测结果。结果: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效果在质量组比普通组好,P<0.05。核酸检测中,质量组有0.70%的样本污染事件,有0.00%的仪器运行不畅事件,有1.40%的试剂不合格事件,有2.10%的专业技能不足事件,均比普通组(4.90%、2.80%、6.29%、7.69%)低,P<0.05。结论:质量控制策略实施后,能减少医院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利于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开展。
        【关键词】质量控制策略;不合格事件;核酸检测工作;医院
        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被统称为核酸,此前经检测后可判断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情况,而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经此检测能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便于提高新冠检出率,及时行隔离操作,可防止新冠疾病扩散[1]。医院,承担核酸检测主要工作,但医院仍需接诊其他病人,工作量大,有核酸检测质量不合格情况,有潜在新冠病毒扩散风险,而现代人群危险意识增强,逐渐重视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使医患关系趋于紧张[2]。质量控制策略,得到大众认可,在医院核酸检测工作中实施后,能经多角度控制核酸检测质量,对核酸检测不合格、假阴性事件进行预防,能有效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工作,对疫情控制有积极作用[3]。故有286例医院核酸检测者被纳入研究,旨在判断质量控制策略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核酸检测者中,被随机筛选出286例,在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均完成核酸检测。质量组:143例,核酸检测者年龄段19-64岁,均值(41.98±4.92)岁;有69例核酸检测者为女,有74例核酸检测者为男;均使用质量控制策略。普通组:143例,核酸检测者年龄段20-65岁,均值(42.66±4.55)岁;有70例核酸检测者为女,有73例核酸检测者为男;均行常规核酸检测工作。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质量组:质量控制策略,(1)核酸检测前质量控制:①样本准备:张贴核酸检验流程,严格按流程行核酸样本获取,根据要求行核酸样本保存,保存中禁止触碰核酸样本试管口,防止标本污染,送检时要坚持无菌操作,防止核酸样本在送检时被污染。②试剂准备:根据核酸检测需求,行核酸检验试剂准备,此过程中需检查核酸试剂有效期,保证核酸试剂有效性,同时对核酸试剂污染情况进行判断,防止核酸检测异常事件。③时间控制:为保证核酸检测准确性,尽量在晨间获得核酸检测样本,并根据核酸检测要求,在规定时间(6h)内完成核酸样本转运,转运前通知检验室,让其准备核酸试剂,防止试剂失效。④加强培训:核酸检测前,需对核酸检测工作人员行技能培训,让其掌握核酸样本获取、检验注意事项,规范核酸检测流程,提高其核酸无菌检测意识,防止技术人员失误造成的核酸检测结果异常。(2)核酸检测时质量控制:①仪器检测:核酸检测前,需调试核酸检测仪器,根据要求规范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流程,检测时也需对检测仪器运转情况进行观察,防止检测仪器污染造成的核酸检测结果异常。②环境控制:核酸检测时需保持环境的无菌性,对核酸检测室环境进行控制,对污染样本、待检测样本、已检测样本等行合理区分,防止待检测样本被污染。③检测结果分析:核酸检测后,需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观察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若有明显异常,则行核酸再次检验。(3)核酸检测后质量控制:①样本处理:核酸检测后及时卸载样本,对样本行封存处理,进行统一保存,若存在异常样本,则行核酸再次检测。②废弃物处理:核酸检测废弃物需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处理,此过程需保证当天废物可当天处理,防止废弃物污染。
        普通组:常规核酸检测工作,根据核酸检测要求,获取核酸样本,行核酸检测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情况,经样本控制、送检控制、试剂准备、仪器准备、专业技能、环境管理等角度,行质量控制评分,0-100分中,若核酸检测质量高,则分值高。
        观察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主要有核酸样本污染、核酸检测仪器运行不畅、核酸检测试剂不合格、专业技能不足等。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核酸检测计量资料,即核酸检测质量行t值检验,核酸检测计数资料,即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行X2检验,P<0.05,核酸检测数据有意义。
2.结果
2.1核酸检测质量控制
        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效果在质量组比普通组好,P<0.05。

2.2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
        核酸检测中,质量组有0.70%的样本污染事件,有0.00%的仪器运行不畅事件,有1.40%的试剂不合格事件,有2.10%的专业技能不足事件,均比普通组(4.90%、2.80%、6.29%、7.69%)低,P<0.05。

3.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有突发性,后有平稳趋势,然疫情防控仍不能忽视,对此核酸检测能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经阳性检出后,行隔离控制,能防止病毒扩散,对抑制新冠疫情加重有积极作用。医院,承担核酸检测工作,然医院本身有极大工作量,需对各类疾病者行临床诊治,而现在新冠疫情趋于平稳,可能会降低核酸检测工作警惕性,无法根据要求获取核酸检测样本,或在样本送检、检验途中被污染,均会造成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有潜在新冠病毒传染可能[4]。人们安全意识在提高,对核酸检测有高重视度,常规核酸检测工作,仅根据核酸检测要求实施即可,未行核酸检测全程质量控制,仍有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使核酸检测质量下降,无法得到核酸检测者认可。质量控制策略,近年得到医院、大众重视,经持续性质量监测,能保证核酸样本获取质量、检测质量,可防止围检测期样本污染事件,除保证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实施,能维持核酸检测正确性,便于人们放心出行[5]。
        核酸检测前质量控制,主要在样本、试剂、检测人员等维度,其中样本获取准备尤为重要,根据相关规范向核酸检验者获取核酸检验样本,能防止样本获取位置不当造成的检验结果异常,而试剂准备能发现过期试剂,可对试剂有效性进行保证,可维持核酸检测准确性。核酸检测操作简单,但部分核酸检测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有样本获取不规范情况,对此要加强核酸检测工作人员技能培训,让其掌握核酸检测注意事项,规范自身工作,保证样本获取有效性,以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核酸检测时,需对核酸检测仪器设备行适当调整,并观察仪器运行状况,若有运行不畅情况,则需行核酸样本重新检测,防止仪器造成的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6]。核酸检测时,需加强检测室环境控制,严格限制人员走动,根据核酸检测需求落实检测流程,并合理划分核酸检测室分区,行待检测样本、已检测样本分区放置,能防止待检测样本污染,对维持核酸检测正确性有积极作用。获得检测结果时,需行检测结果初步判断,对其阴性、阳性进行判断后,还需对其数值进行判断,若有严重异常指标,则需再次检测,防止检测失误事件。核酸检测后质量控制常被忽视,但此过程中也有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经样本封存处理、废弃物处理后,可行核酸样本统一保存,便于对异样样本行再次检测,也能保持核酸检测室环境,使其在无菌前提下完成各项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工作质量,对新冠疫情防控有积极作用,经质量控制策略实施,能优化医院核酸检测工作,让检测工作顺利实施,也能对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进行控制,在高质量核酸检测下,可保证核酸阳性检出率,便于及时发现新冠疫情[7]。
        综上,医院工作量大,常存在核酸检测不合格事件,经质量控制策略实施,对此有预防作用,可保证高质量核酸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娜娜,杜江,蒋斌, 等.有关核酸检测技术在基层血站应用质量控制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8):988-991.
        [2]高智俊,蔡茵,唐晴钧, 等.病毒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8):2799-2802.
        [3]吴忠兰,樊佩苗,沈湜, 等.HIV-1核糖核酸病毒载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10):997-1001.
        [4]周晓泉,钟江,刘玉娇.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及监控指标的建立[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195-197.
        [5]李彩玉,陈梦媛,张师音, 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及控制要点[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9(3):310-316.
        [6]邓朝晖,宋颖博,刘春燕, 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家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J].兵团医学,2020,18(2):11-13.
        [7]李俊英,王艺芳,葛文超, 等.核酸检测系统的应用分析及质量监控[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3):1656-1657,1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