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新冠疫情期间心理健康与学业担忧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   作者:赵俊然
[导读]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学业的担忧
        赵俊然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学业的担忧,从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对多大程度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用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编的《学业担心问卷》。回收问卷中,女生31人男生12人;在焦虑量表中,异常占比21%;在抑郁量表中,异常占比26%;有关学业担忧,大家普遍认为家里缺乏学习氛围。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1-26%的被试学生存在焦虑、抑郁表现,网课对学习造成困扰,使青少年对学业有所担忧。学校或社会群体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调节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新冠病毒疫情,心理健康,应激,青少年,学业
        
        研究目的: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由于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久,防控工作难度较大,人们面对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自身稳定的内在心理平衡被打破,认知、情绪与行为等可能会出现失衡的状态,即可能产生心理危机[1],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疫情期间高中生群体面临独特的心理压力,全国范围内学生普遍经历了推迟开学,或停课,或采用网上授课进行学习,无论是准备参加国内统考还是出国留学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学生日常的生活、娱乐、社交也出现变化。而该群体正处于学业压力最大的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应激反应也有可能体现在对学业的担忧上。学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变化波动较大,心理机制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干预[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在学业方面的担忧情况,从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对多大程度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研究方法:
        2021年3月,在网络中对山东青岛的普高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回收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3份,男生12人,女生31人,回收率86%。
        用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编的《学业担心问卷》。Zung于1971年编制的SAS和于1965年编制的SDS,均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度。《学业担心问卷》共25题,测量3项内容:生活学习习惯(8题)如:“你的学习效率没有在学校时高了”家里缺乏学习氛围(8题)如:“网课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比较大”心理状态(9题)如:“开学时间的不确定会给你带来压力”。设置一道反向计分题“有自我发泄的途径(例如室外运动、读书、与同学聊天)”。采用5级评分,从5分到1分分别代表非常不赞同,有些不赞同、无所谓、有些赞同、非常赞同。
        使用问卷星在线问卷与Excel表格进行问卷发放及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在回收的43人次调查问卷中,来自山东42人,占比97.67%;来自上海1人,占比2.33%。42人为普高学生,占比97.67%;仅有一人为职高学生,占比2.33%。其中高一占比2.33%,高二占比90.7%,高三占比6.98%。

对于疫情有关问题,超过半数的被试高中生对疫情发展有担心,尽管他们及家人并未有感染史、接触史,可见同学们对疫情还是比较重视的,也具有不错的防范意识。
        在SAS中,异常占比21%;在SDS中,异常占比26%。
        被试高中生疫情期间主要的学业担忧来自自制力(平均分4.12)、行动力(平均分4.14)不够,且对考试的公平性有所怀疑(平均分4.05)。主要原因归结于家里缺乏学习氛围。按照题目的分类来看,生活学习习惯和家里缺乏学习氛围方面,平均分都是3.7;心理状态方面,平均分为3.4。

        讨论
        2019年12月份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突发性、公共性、不确定性、危害性。面对来时凶猛充满未知的疫情,青少年群体相应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反应。
        距离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但反观同学们的心理和学习现状,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调节,这说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具有持续性且难以消除。具体表现为:网课的学习方式还在持续,假期时间课外辅导班普遍会采取线上的教学,如果没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就会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再加上作业压力、考试负担,同学们很容易出现焦虑心情。调研后经过对被试高中生的个别访谈了解到,大多数高中生过假期最苦恼的感受是:学不进去,但也玩不尽兴。疫情所带来的超长假期,各种的不稳定因素,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让日常生活多了一份担心。
        另外结合上述有关疫情担心情况的统计,有超过半数的高中生对于疫情本身也存在着担心和恐惧,并不只局限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这同样也是大部分人群所共有的心理问题。这说明同学们对于疫情的防控问题十分重视,也提醒了学校应定期进行有关疫情知识的教育,对于疫情防控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通过对比可得跟SARS一样[3],面对疫情大部分人还是抱有恐惧的心理。疫情期间[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良好,有心理问题症状的中学生占总人数23.80%。反观非疫情期间[4]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普遍在25%以上,跟之前测得的26%相近,说明各地高中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除疫情外,学习压力[5]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或社会群体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调节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32-37.
        [2]唐蕾, 应斌.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 000(010):57-61.
        [3]董庶军,胡玲玲.日照市部分中学生关于SARS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21(010):1564-1565.
        [4]傅小兰,张侃,陈雪峰,陈祉妍.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5]何克, 林潇琪, 王子. 中学生学习压力研究综述[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