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于伟 徐建春
丘北县人民医院 6632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出现嵌顿过程中应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本次回顾性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嵌顿均分,两组各37例。其中,治疗后未发生嵌顿的为参照组,出现嵌顿的为研究组,分析预测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结石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长径及CT值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出理嵌顿过程中,应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能够对治疗后出现嵌顿的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出理嵌顿;泌尿系CT定量分析
输尿管结石是结石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会出现血尿、腹痛等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健康。输尿管结石在确诊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最常见的疗法为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嵌顿结石,对其预后恢复不利,因此需要加强治疗前的预测工作,对手术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术后嵌顿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1]。鉴于此,本次研究即分析在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出现嵌顿过程中应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的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按照患者是否出理嵌顿均分,两组各37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9:18,患者年龄在3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7±18.3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0:17,患者年龄在3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8±18.72)岁。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设置120千伏为管电压、200毫安为管电流、1毫米为层厚,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扫描部位为患者腹部,观察患者输尿管状态、结石部位、数量等。在对结石部位进行扫描记录过程中,注意查看截面最大的结石,对其0.625毫米薄层进行观察,并对解释道CT值进行计算,反复测量其长径值,取平均值记为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结石的数量、长径、CT值及合并肾积水的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t和x2进行检验,(

)作为计量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情况
两组患者的结石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长径及CT值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
.png)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2所示。
.png)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在当前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以男性患者为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腰腹部不适、尿血等症状,并发炎性息肉、输尿管壁水肿等疾病,甚至导致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对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有极为不利的影响。输尿管结石能够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采取药物或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而在手术治疗后,常有患者出现输尿管嵌顿结石,易诱使输尿管发生一系列病理性病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影响患者的预后[2]。因此,加强对治疗后结石嵌顿发生风险的预测,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合理地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研究采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对患者的结石大小、数量、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结石长径和CT值的大小会对治疗后输尿管结石嵌顿的发生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合并肾积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嵌顿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当患者的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上时,是很难通过输尿管的,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残余的碎石容易嵌顿在输尿管位置,损伤输尿管的黏膜,导致炎症的发生,使得输尿管狭窄;而结石较大也是促使肾积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时患者的结石更难排出,因此就更容易发生嵌顿。而使用CT值对结石进行分析,能够确定结石的种类,结石CT值越高表示结石成分的硬度越高,通过手术碎石的难度也就越高,治疗的效果相对就越差,在治疗后就更容易发生嵌顿。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结石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长径及CT值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数据表明,在治疗后发生嵌顿的37例患者中,其结石长径和CT值明显较未发生嵌顿的患者数值高,并且合并肾积水的患者有更高的几率发生术后嵌顿。而通过泌尿系CT定量分析,我们能够在术前对这些情况进行掌握,分析患者的结石种类、硬度、手术难度、碎石残余率等,以此为依据对手术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综上所述,在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出理嵌顿过程中,应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能够对治疗后出现嵌顿的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便于对手术方案的安排进行调整,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彬,黄红星,黄亚强,等.血清PCT,CRP,LPS预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应用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0,v.35;No.318(6):18-21.
[2]许清江,叶烈夫,朱庆国,等.输尿管壁厚度对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预测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40(3):210-214.
作者简介:谭于伟(1987年2月)男,苗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造影、CT、MRI等在疾病诊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