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   作者:纪京博 赵忠全 杨帆 刘磊 魏巍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
        纪京博  赵忠全  杨帆  刘磊  魏巍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针刀松解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结果:研究组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显著,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炎性疾病,也被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疾病发生后,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常累及髋关节;疾病具有进展性、反复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随着疾病的加重会造成关节强直,脊柱畸形等,影响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起到支撑、活动等重要的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唯一有效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6年4月-2020年8月,收选取2016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47例,年龄22-45岁,平均(31.29±3.29)岁;男性26例,女性20例。研究组45例,年龄23-44岁,平均(31.04±3.11)岁;男性27例,女性19例。上述两组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髋关节患病,经X线等检查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均知情且同意,无相关治疗禁忌症。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针刀松解术治疗,取俯卧位,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做好固定,充分消毒处理,麻醉效果满意后,将3号针刀刺进皮肤,斜度70°,直至骶髂关节间隙中。在C型臂的定位下,行垂直松解术,分别在间隙的上、中、下层面行刀,然后拔除针刀,缝合刀口。
        研究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包括全麻,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骨盆固定架保持体位,麻醉效果满意后,手术入路选择外侧入路,将髋关节充分暴露,直至充分显露后侧及外侧关节囊,并彻底切除。继续探查髋臼边缘、坐骨和股骨小粗隆等骨性标志,建议采用两步法截除股骨颈。充分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关节囊,目的是彻底暴露髋臼。以股骨颈髋臼侧截骨面、闭孔上缘、坐骨为标志,结合患者的体位确定髋臼的方位后,根据股骨近端形体、骨质条件采用不同的股骨假体固定方式。安装好后,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确定无误后再安装股骨假体及股骨头,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安装好后修复关节囊及其外旋肌群,然后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将负压引流管置于患者的臀肌筋膜下,并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HHS)评分,该评分主要评定患者关节疼痛程度、生活能力、行走能力、关节 活动程度等,分数越高表明其髋关节的活动功能越好。
        (2)根据HHS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分及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9-0为可,低于0分为差。
        (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HH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H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72.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强制性脊柱炎发病人群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后接累及机体的双髋,导致其腰痛反复发作,腰骶部沉重、僵硬,甚至出现两侧髂关节及腰部、臀部间歇性或交替性疼痛,致残率极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有着严重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发生后,患者的关节周围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且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这种萎缩现象会不断加重,也会导致手术难度增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差。因此患病后应尽早为治疗。首先应当完成对患者的各项检查,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后,选取合适的手术时机,选取适合患者的假体及手术入路,尽早为患者展开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95.5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72.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髋关节活动度已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更优。
        综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显著,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家川,GONGJiachuan.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17,29(6):25-27.
        [2]霍亚冲,王辉,田浩,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1):74-78.
        [3]张博.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骨性强直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6):840-841.
        [4]Thilak J,Panakkal JJ,Kim YT,et al.Risk factors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J Arthroplasty,2015,30(6):2304-2307.
        [5]黄小刚,曾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J].中国骨伤,2018,31(12):1104-1107.
        [6]郭洪章.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5):5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