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男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46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对比两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分别为(38.32±2.56)g/L、(1.52±0.19)·109/L、(63.32±3.69)kg;对照组分别为(28.03±2.12)g/L、(0.86±0.05)·109/L、(55.13±3.58)kg,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3.52±3.28)d;对照组为(19.23±3.57)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16%;,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营养支持;ICU重症患者
ICU重症患者多为严重创伤、感染、恶性肿瘤等,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1],如不加强营养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出现营养不良或损伤脏器,加重病情。为此,本研究对ICU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包括重度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慢阻肺急性发作、呼吸衰竭、恶性肿瘤等,排除在短期内可能死亡患者、营养支持禁忌症患者、合并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31~73岁,平均(52.17±2.89)岁;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1±3.5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若患者不能自主进食,需留置胃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解痉、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给予患者鼻饲全营素低渗型肠内营养制剂,先给予少量并低浓度,开始浓度为0.6kcal/ml,每次剂量在100~150ml之间,每间隔2~3h进行一次,每日进行5~6次;当患者胃肠道适应后,适当增加浓度和剂量,浓度调整为1.0 kcal/ml,剂量控制在每次300~400ml,每日进行5~6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数、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同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数、体重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分别为(35.26±2.07)g/L、(1.35±0.08)·109/L、(60.23±3.57)kg;对照组分别为(35.17±2.19)g/L、(1.36±0.06)·109/L、(61.02±3.36)kg;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分别为(38.32±2.56)g/L、(1.52±0.19)·109/L、(63.32±3.69)kg;对照组分别为(28.03±2.12)g/L、(0.86±0.05)·109/L、(55.13±3.58)kg;观察组各指标有改善,而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更加恶化,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3.52±3.28)d;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9.23±3.57)d;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便秘2例,胃潴留2例,应激性溃疡1例,吸入性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对照组共出现12例并发症,其中便秘5例,胃潴留3例,应激性溃疡2例,吸入性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16%;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病房均为危重症患者,部分患者存在全身炎性反应、脓毒症等,其发生原因为细胞因子、凝血因子等代谢产物所导致,患者机体常常处于应激状态[2],对身体能量的消耗较高。对于严重创伤、重症感染等患者,传统理念认为不建议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其原因认为早期营养支持会导致肠道损伤严重,多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但患者的能量消耗高、需求高,营养缺乏可导致病情加重。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负氮平衡,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免疫力[3],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提供营养物质,而是配置合理的营养物来改善患者心肺等功能,促进能量代谢平衡。营养支持应少量、缓慢进行,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来逐渐增加,保证患者肠道有一定的适应,从而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3.52±3.28)d;对照组为(19.23±3.57)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16%,P<0.05。体现出营养支持在ICU重症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婷婷,宋瑰琦.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的临床效果与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8).935-936.
[2] 秦霞.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效果[J].系统医学.2020,(23).52-54.
[3] 李丹菊,杜静,李芳琴.ICU肿瘤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J].吉林医学,2020,41(4):99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