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   作者:梁玲
[导读]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梁玲
        新生儿医疗保健中心二病区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抽取新生儿356例。回顾性分析了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356例新生儿感染中,25例新生儿感染,感染率为7.02%。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6.22%,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25例感染原因包括:新生儿主要因素12例,侵袭性手术4例,抗生素4例,年轻胎龄5例。结论:医院感染与新生儿体重、侵袭性手术及基础疾病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病房护理管理,确保规范操作,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新生儿NICU护理中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提高护理操作规范化,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356例。其中,男200例,女156例;胎龄28~41周,平均(34.2±0.4)周;体质量0.90~4.20kg,平均(2.10±0.11)kg。纳入标准:新生儿住院时间>48h;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胎膜早破时间>24h;宫内发生感染的新生儿。
        1.2院内感染定义
        院内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传播路径包括:空气、医疗设备、输血传播、接触传播等。
        1.3方法
        护理干预措施:感染途径包括空气、接触、血液。临床护理应以此为核心,尽量阻断一切传播途径。(1)医院培训教育NICU护理人员掌握病毒、细菌传播途径,增强预防意识,提高护理水平和责任感。制定考核制度,限制护理行为,保持严格的工作态度,确保规范操作。(2)环境保护。每天保持良好通风1小时以上,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左右,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3)做好医疗设备消毒和服装消毒工作。电子灭菌器用于防止交叉感染。(4)手是接触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护士洗手消毒是很重要的。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后,按七步洗涤法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并定期进行细菌培养。(5)呼吸护理。肺部感染是新生儿的一种高感染率疾病。护理过程中,将新生儿头部抬高至30°,躺在一侧,定期清洁口腔和鼻腔,保持呼吸道畅通。危重儿童可吸入氧气,加强氧气设备消毒,使用一次性氧气管、加湿瓶、复苏器,使用一次性面罩。(6)基础护理。每天清洁新生儿的眼睛、臀部和脐。如果眼睛伴有脓性分泌物,可使用托博克斯滴眼液。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每天2次。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规范。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独立样本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356例患儿中,25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原因:新生儿自身因素12例、侵入性操作4例、抗生素4例、胎龄较小5例。
        2.2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
        356例新生儿中,25例新生儿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02%。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为36.22%,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P<0.05)。


        3讨论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和系统发育尚不完整,对于外界病菌侵犯抵抗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医院环境中,致病菌较为集中,导致新生儿极易发生医院感染。随着围产期护理服务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医院成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收治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科室。但新生儿治疗期间会由于各种侵入性操作,极易给新生儿机体造成损伤,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造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感染,同时也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瓶颈。
        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有:(1)新生儿自身因素。新生儿体重低,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免疫力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2)医院环境。随着医院新生儿数量的增加,病房通风不及时,交叉感染也会诱发医院感染(3)侵袭性手术。在护理过程中,如气管插管、侵入性呼吸机等手术均会导致皮肤和粘膜损伤,呼吸环境的变化增加感染率(4)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然而,抗生素易导致新生儿菌群失衡,并诱发感染(5)接触感染。如果医护人员的手与新生儿直接接触,洗手不规范、不彻底,消毒不全,感染率也会增加。经临床护理干预,发现新生儿体重、侵入性手术、抗生素使用、妊娠年龄是影响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其次为口腔感染、皮肤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结果表明,356例新生儿感染中,25例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7.02%。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为36.22%,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
        根据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效果显著。具体的护理干预包括:(1)环境控制。由于NICU处于封闭环境中,空气质量较低。因此,护士必须做好病房环境控制工作,提高空气的清洁度。一旦出现新生儿感染症状,应立即高度重视感染菌的检测,并采取紧急护理方案(2)做好新生儿口腔、皮肤、呼吸等方面的护理。每天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观察口腔状况。发现画眉时,需要及时处理。每天擦皮肤、衣服和脐。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立即治疗(3)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降低感染率。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有创手术,护理措施要温和,坚持无菌操作,规范手术,缩短手术时间。经我院护理干预,新生儿身体素质和体重均有明显改善,医院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结论
        综上所述,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为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根据新生儿细菌敏感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各类侵入性操作,增加胃肠道营养,缩短住院时间,及时进行早预防、早处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改善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项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4(64):12662.
        [2]杨阳,李福琴,李俊艳,等.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4(5):934-936.
        [3]于磊.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93-294.
        [4]朱金涛,姚余有.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预后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4(8):1128-1130.
        [5]邱潇,董玉斌,栾永刚,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398-1401.
        [6]申升,李琴,朱春丽,等.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6):381-384.
        [7]张红,李梅君,蒋巧稚.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748-8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