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4期   作者:袁春琳
[导读] 目的:探究在介入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及价值
        袁春琳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介入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及价值。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94例需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将其按照入院先后次序,分为每组47例的两个组别,并实施差异性管理模式。在常规组中,实施常规化的管理模式,而研究组结合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及理论,最终从两组多项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等指标实施对照。结果:研究组在基础护理操作、病房管理等所有维度上,其整体护理质量更高,且出现的投诉、感染情况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需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能够在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像是院内感染等不良情况,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介入护理;不良情况;质量评分
        近年来,介入治疗的概念伴随着放射学的深入研究而逐渐兴起,开始运用在不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优势是能够在微创的条件下实施操作,所涉及到的疾病种类也较多[1]。但因为此手术方法在临床上的运用受到一定限制,其相关的护理管理操作也不完善,这对于其治疗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据此,对其护理质量的提升也就势在必行。风险管理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介入治疗及护理中也能发挥出其作用。为了探究其实际效果,选择了94例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从而来探析在实施不同管理模式后的差异,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了医院收治的患者94例,其时间范围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需实施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的入院前后顺序分组,每组47例。常规组中,男23人,女24人,年龄在23.5~41.5岁,均龄(28.1±4.5)岁,实施基础的护理管理,研究组中,男27人,女20人,年龄在24.5~44.3岁,均龄(27.6±4.9)岁,结合风险管理护理[2]。将两组其他资料进行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排除标准:①对介入手术治疗存在禁忌证着;②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成员。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对常规组的护理中,结合基础的管理工作并做好预防,以避免出现不良事件。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风险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流程如下:
        1.2.1介入治疗风险识别
        由于本次研究中均实施了介入治疗,因此从护理人员需全面掌握此手术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识别[3]。例如患者可能出现病情严重、误吸,或是介入治疗中所用到的管道出现阻塞、坠床、血栓等事故。护理人员需对以往工作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对研究组患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施预估,完善护理模式中的细节。
        1.2.2介入治疗护理风险识别
        在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前,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目前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最佳方案;在开始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核实,确保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相关同意书,且临床医师和护士长也会签署相关文件[4]。同时,护理人员要将此次手术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告知。在手术中,需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应对,还需要稳定患者情绪,提升其治疗自信心,便于医师开展工作。
        1.2.3风险管理
        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具体表现在:①医院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在风险的识别、应对上的基本能力;②总结过往工作经验,在临床中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护理风险防范计划,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有所掌握;③若已经出现风险事件需规范化管理,并制定相应对策。④护理工作的交际必须完善,应对患者现阶段的情况进行说明,以免交接内容不完整导致患者的护理出现事项的遗漏。
        1.3、评价指标
        ①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等维度进行判断。
        ②对比出现的不良情况;如院内感染、护理投诉等多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汇总进行分析,为保障数据精准度,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分别用t及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质量分数
        结果显示:不管是从基础护理操作还是病房管理等指标上对比,研究组的分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2.2、两组出现的不良情况
        研究组仅出现1例护理缺陷,概率为2.13%,未发生感染或是投诉事件。而常规组中,感染概率10.64%;护理缺陷12.77%,4例投诉,概率为8.51%(P<0.05),两组差异明显。具体如表2-2所示:

        3、结论
        综上,现阶段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运用越发频繁,其优势是能够针对于多种病症进行针对化治疗,且效果较好,且造成的创伤较小[5]。但在此手术过程中依旧会存在不同情况的风险,对其最终的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成为相关工作者所研究的课题,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最重要的一步。护理风险管理,是将可能存在与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或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损伤等不安全事件实施统一地管理,从而能够将不良情况最大化地消除。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结合了风险管理,效果明显,不但提升了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还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出现,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明媚,林桂禁,李艳铭.风险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3):137-139.
        [2]张爱琼.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2):71-72+75.
        [3]高秀娟.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0):56-57+60.
        [4]何花.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4):250-251.
        [5]王莉莉,曲丹丹,杨林彩,高芸,沈洋,杨微.风险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