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欢欢
解放军第964医院南湖院区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配合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挑选院内2018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心肌梗死病患80例,每组各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心肌梗死病患分诊评测时间、急救总时长、住院时长、救助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开展优化急救护理的研究组病患的分诊评测、急救与住院时长均优于参照组。此外,两组救助成功率、护理满意程度比对差异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能够减少病患抢救时长、提升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抢救期间 优化急诊护理 抢救效果
前言: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特殊性,即使医院都开通了相关的急诊绿色通道,可是依旧存在急诊步骤抢救时间不够的情况,进而影响到病患最后的治疗效果。因此,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在救治工作中依旧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1]。目前临床在位于时间窗概念的前提上提出强化急诊护理抢救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救治之后的积极影响[2]。针对于此,就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为例子,对比常规急诊护理、优化急诊护理对病患抢救用时、抢救等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院内2018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心肌梗死病患80例,每组各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纪40-70岁,平均年纪(56.8±5.8)岁,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纪42-70岁,平均年纪(57.2±5.7)岁,两组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患常规急诊护理,就急诊手续办理、临床检查、生命体征检测、急救护理、治疗护理等。试验组给予病患强化急诊护理干预。接诊时,街道120急诊电话后和救护车维持连续并及时汇报病患的详细情况以及有关病历史等,进而保证检查等工作的准备。送到医院途中联系医护人员接诊,并且创建绿色通道急救;住院之后,马上给予病患做心电图,右上肢创建静脉通路,急于抽血做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负责护士告诉医生病患的情况,并且从旁边看、触、问等方式预估病情、转运风险,医护工作人员帮助完成变换转运工作,并且佩戴监护仪等抢救器,以保证病患转运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载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分诊评测、急救与住院时长、救助成功率、护理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呈现,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呈现,通过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病患指标占比剖析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病患相较,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成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病患指标占比剖析
组别 例数 救治成功率 护理满意程度
研究组 40 39(97.5) 39(97.5)
参照组 40 38(95.0) 30(75.0)
X2 / 0.346 8.538
P / 0.556 0.003
2.2 两组病患救治时长比对
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病患组间救治时长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 例数 分诊评测时间(min) 急救时长(min) 住院时长(d)
研究组 40 1.1±0.5 41.1±4.0 10.0±2.0
参照组 40 3.5±0.8 66.8±5.5 13.0±3.0
t / 16.09 23.901 5.262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为了获得时间窗,要求急诊在接听到120急救电话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病患开展接诊、转运、抢救工作。因此,开展专业的抢救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威胁到病患的身体康复情况[3]。优化急诊护理环节从接诊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机体状况、病史同时上报急诊科室、落实好预备工作,获取病患的有效救治时长,住院后即可开展心电图、左上肢构建静脉通路,开展抽血做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给予病患科学用药,预备转运期间相关抢救设备,提高病患的转运安全性[4]。陈翠萍,卢进进研究提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急诊抢救中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在提高病患抢救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急救时间及后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尽可能提升病患的安全性。
此次研究成果证实,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抢救的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救治成功率为97.5%、护理满意度为97.5%、分诊评估时间为(1.1±0.5)min、急救总时间为(41.1±4.0)min、住院时长为(10.0±2.0)d,均优于急诊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由此可知,强化急诊护理步骤可以成功减短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风筝评估、急救、住院时间,进而推动病患救治预后。此次研究成果与杨晔楠的研究成果基本吻合,参照组病患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研究组病患的急救种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的急救总时间;研究组病患救治后的存活率为95.1%,对照组病患救治后的存活率为91.7%,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依上,救治过程中配合优化急诊护理步骤可以提升抢救效果,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学华.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9卷23期, 200页, 2019.
[2] 冯超如.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20).
[3] 黄媛媛.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23):152.
[4] 袁慧萍, 李鸿儒.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年41期, 199页, 2020.
[5] 马意, 冉钰, 段天友.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