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李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李溢
[导读]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创新和改革之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数学学科本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功能,忽视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下,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基本理念。在素质教育理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营造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行为,以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中探究数学的本质。

南江县关路镇关田小学      李溢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创新和改革之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数学学科本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功能,忽视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下,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基本理念。在素质教育理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营造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行为,以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中探究数学的本质。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中,如何科学化引入生活情境方法,以增强小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情境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运行之中,为了积极转变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合理化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中,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开展主动性探究和主动性学习,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能够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性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具有抽象化与逻辑化的数学课程知识,难免会产生无法理解的情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情境的方式,借助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理论性知识的真正意图,进而明白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课程学习。
        2、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常会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的硬性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一直被教师压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主动性学习,更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而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能够确保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运用感官和行为来体会数学,并且在一定的主动性之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数学任务,彰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之下进行主动性探究和主动性实践,尽可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基本目标。



        二、生活情境方法的创设与运用
        1创新生活情境方法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数学的基本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生活之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但是由于小学生本身年龄小的因素,在生活之中很少会关注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更难以将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问题解决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化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生活问题之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比如,教师在设计和编写习题时,把所涉及的物品、单位设置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知识时,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红领巾、三角形橡皮等实际物品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在小学数学生活情景方法运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应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地位,通过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确定,来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锻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主动性探究和主动性学习,满足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需求,更好的把握生活情境教学的尺度。
        比如,学习乘法和除法知识时,教师应用举一反三方法,提出简单习题进行导入,如购买3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2元,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很快会得出结果,接着教师继续发问:如果每个笔记本2.5元,要花费多少钱?引导学生给出不同数值,进而研究乘法计算规律.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方便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学习,研究不同的乘法计算.
        3运用生活情境注意真实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为了合理化渗透生活情境方法,便需要关注到生活情境的生活化特征,联系小学生本身已具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通过将生活情境科学化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开展相应的数学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方法,尽可能符合小学生生活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如在学习“几和第几”这一章节时,一位老师创设了一幅动物赛跑的画面,比赛结果是小鸭第一,小猫第二,小鸡第三,小狗第四,很多学生当场持不同意见,大家都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小狗应该第一,这样的情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实质的把握。所以,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符合现实生活,不应该为教学的需要去“假造”一个情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化引入生活情境方法,能够转变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中教学的弊端,更好的站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峰.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7):180.
[2]张秀丽.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青海教育,2017(3):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