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剖析与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张璐
[导读] 初中阶段被视为学生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其问题行为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实施科学化的引导。鉴于此,本文以初中生问题行为作为切入点,总结了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了科学化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确保初中的综合发展。

张璐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518106
摘要:初中阶段被视为学生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其问题行为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实施科学化的引导。鉴于此,本文以初中生问题行为作为切入点,总结了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引发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了科学化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确保初中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问题行为;心理问题,教学方案;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38-01

       一、初中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一)无法适应课堂学习,学习速度缓慢
       初中生是小学与高中衔接的重要时期,所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适应课堂,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式。但是,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压力,初中生出现了问题行为,尤其是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难以适应课堂学习环境,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久而久之,初中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应的学习激情不断下降,严重者出现了逃学的行为,对课堂学习充满恐惧感。
       (二)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缺乏情感交流
       一般来说,人际关系是初中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其不仅仅包含师生关系,还包含着同学关系和社会关系,而问题行为的出现使得初中生难以进行情感交流,导致人际关系较差。在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常见类型是辱骂同学,这使得该学生不再有知心朋友,没有同学再愿意与他玩耍,其内心孤独,逐渐被其他同学所孤立;在家庭中,问题行为主要是与父母的争吵,而父母往往为了孩子选择了退步,时间久了,该学生更加大胆,开始对父母动手动脚,形成了生活上的恶习。
       (三)品德性问题
       初中生的品德性问题行为一直是教育的难点,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是过失型,该类型的问题行为以辱骂和打架为主,经常会造成物品的损坏;第二类是品德不良型,该类型的问题行为指的是欺骗和偷窃,会发生严重的公物损坏,属于有意的破坏行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心理发育不完全,需要实施科学化的引导,帮助其形成优良的品德。
       二、初中生问题行为原因的心理分析
       (一)初中生缺乏自我意识,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不足
       自我意识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需要越来越大,但这些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有的是家长的约束,还有的是不切实际,慢慢形成了自我意识的缺陷。面对学校和家长的打压,初中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损伤,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此时如果教师未开展科学化的心理引导,就极有可能造成不良的习惯,逐渐发展为问题行为。
       (二)初中生适应性差,学习动机不足
       初中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足,独立能力不容乐观,再加上课堂学习带来的功课压力,其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课堂学习,不得已采取了小学时期的学习模式,该模式已经无法与初中学习要求相匹配,逐渐跟不上学习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课堂学习遇到的都是失败,无法获得成就感,也就出现了厌学、焦虑、逃课等问题行为。



       (三)道德情感较薄弱,缺乏稳定性的自控力
       社会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诱惑,而初中学往往存在着意志力层面的不足,尤其是缺乏科学性的道德观念,难以精确的掌握道德准则,无法战胜个人内心的需求。此时,如果学生遇到“诱惑”,极有可能发生道德层面的偏差,形成问题行为。例如,初中生从影视作品中学习义气,随后开始包庇学生的错误行为;在班级内称霸,让同学喊自己老大等。初中生缺乏社会生活,自控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好奇心重等因素,使得自我意识较差,容易被不良风气所影响,需要重点分析。
       三、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教育策略
       (一)学校层面的初中生心理教育
       1.丰富初中生课堂教育形式,实现问题行为的预防
       第一,教师为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心理知识和卫生知识等,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自我心理状况的认知,掌握科学化的调节途径,改善自我教育能力。另外,教师为学生准备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确保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第二,教师为学生组织教育活动,明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稳定学生的心理情绪。第三,创建有效的心理档案。档案中包含着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避免问题行为的再次出现。
       2.实施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改善初中生的消极状态
       第一,组织有效的心理咨询。科学化的心理咨询能够缓解初中生内心的矛盾情绪,减轻学生的交际障碍。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懂得了如何调节情绪,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强化。第二,改善学生的自控力。教师在心理素质教育中担任着引导的角色,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的独立能力,强化其抗压水平,以便于及早的适应社会生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难免存在问题行为,教师需要对该类学生实施行为纠正,以鼓励的形式为主,尽可能杜绝劣质行为的发生。
       (二)家庭层面的初中生心理教育
       学校为初中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心理教育,而家庭能做到的是为初中生提供生活教育,即纠正初中生存在的生活问题行为。此时,父母要做的是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而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从多个角度去强化孩子的心理素质,例如独立意识的培养、适应力的强化、生活情绪的稳定等。由此可见,家庭层面的初中生心理教育不可缺少,常见的方式是家庭小游戏,家长以游戏的方式告知孩子什么行为是不合理的,教会学生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孩子更正问题行为。
       (三)社会层面的初中生心理教育
       为了改善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学校组织社会文化活动,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最大化净化社区环境。
       四、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教育不可忽视问题行为教育,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还需要做到与家庭的结合,共同实施初中生的心理引导。另外,社会层面的教育也需要重视,为初中生塑造舒适的环境。在未来的时间里,初中生教育还将继续探索,改善学生的问题行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娓,何丽.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2):61-63.
[2]覃一品,梁梅荣.初中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干预[J].广西教育,2008(Z5):27.
[3]周宏.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探源及矫正[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02):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