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钟静花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钟静花
[导读] 小学生贪玩好动,自我约束力差,还未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的数学课堂也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时间利用率,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钟静花    紫金县龙窝镇实验小学  517400
摘要:小学生贪玩好动,自我约束力差,还未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的数学课堂也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时间利用率,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21-01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模式死板、缺少灵活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学科,知识点繁多,前后联系紧密,很容易造成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讲授,机械式的照本宣科,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专注,逻辑思维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小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低下,对数学缺乏热情。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越小,教师在教学中起的作用就越大,所以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灵活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课堂利用率不高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初始状态,有的教师会担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掌握课堂知识,从而不断重复、不断强调,占用了课堂的过多时间,让课堂一直处在一个枯燥单一的环境中,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练习和巩固的机会。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也是阻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一)创立情景教学模式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角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角,比如课本两边所构成的直角,半开的窗户构成的夹角等,让学生自己“找角”“做角”“剪角”,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随意折出一个角,通过自己动手明确的感受到角的形成,教师就可以自然的引出角的特征,加深同学对角的理解,通过折叠图形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对角的认识,角的画法,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在课上讨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爱上数学,探索数学。
        例如在讲解一年级《加减混算》时,教师可以假设班级为一辆公交车,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乘客,让小学生们参与到乘坐公交车的数学游戏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公交车的到站音乐:第1站有6人上车,下车3人;第2站上车2人,下车1人;第3站上车4人,下车3人,让学生算一算一共上车多少人、下车多少人?通过直观的情境,学生可以顺利计算出加减混算的结果,极大的增添了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又贴近生活,不仅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让小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1]。
        (二)促进小学生动手参与
        数学是一个系统性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从而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年级《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整理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正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借助学具搭建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起对图形的基本认识,同时教师也可适时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都有哪些图形,看看谁拼得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教师在讲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好每一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张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网,更好的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节数学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事先准备3个小盒子,并在盒子上留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孔洞,每个盒子里放两个球:一个盒子里全是白球,一个盒子里全是黄球,另外一个盒子一个黄球一个白球,让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并记住球的颜色,把球放回盒子换另外一个同学继续摸,直到活动结束,统计所有被摸球的颜色,这时教师就可自然的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2]。
        (三)利用微课教学法
        微课教学模式切实符合新课程标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小学生课前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主动预习,课中对知识点进行加深总结和扩展,课后通过大量练习,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达到熟练掌握。
        以六年级“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为例,小学生对立体图形这种抽象概念还无法做到清晰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做成立体的动态画面,直观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课后不断观察和巩固,对立体图形有着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精准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平衡所有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利用微课的视频讲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比如在讲解二年级“认识时间”这堂课,小学生对于10:20,8:43等类型的时间表达方式还不能完全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建立时针,分针,秒针的概念,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时间的表达。
        (四)建立数学游戏课堂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课时,就可以设置一个分水果的游戏:元旦要到了,班级要组织一场联欢活动,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要求小组长给每一位组员都分5个同样的水果。小组长分完之后发现:苹果有18个,每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剩余3个;梨15个,每人分5个可以正好分给3个人;香蕉16个,每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剩余1个。“咦,为什么苹果剩余3个,梨1个都没有剩,香蕉剩余了1个呢?”学生们一定会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这时学生心中就会初步建立起余数的模糊印象,教师再通过仔细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充分理解余数的概念,从而形成对余数的认知结构[3]。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年级《千克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包铁与一包棉花,让学生猜一猜1千克的铁与1千克的棉花谁轻谁重?学生们就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肯定是铁重,因为棉花特别轻;有的同学说:应该是棉花重,棉花有这么一大包,铁才那么一小块;也有的同学说:棉花和铁应该一样重,因为他们都是1千克。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争执不下,纷纷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应时机抛出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对千克的认识,学习完这节课之后,你们就会知道到底棉花与铁孰轻孰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纷纷要求老师快点进入今天的课堂内容,想要知道最终答案。可见在课堂中引入合适的数学游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展开合理的情景教学,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开展数学游戏合适的引出数学概念,促进小学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利用效率,进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兴林.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21-122.
[2]宋永红.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20(05):46.
[3]李学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