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殷智翔
[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教学目标逐渐趋向于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大环境下,历史教师要不断研讨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度,使问题真正作用于课堂教学。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问题导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做出一些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殷智翔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校  6350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教学目标逐渐趋向于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大环境下,历史教师要不断研讨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度,使问题真正作用于课堂教学。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问题导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做出一些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71-01

       所谓的问题导学就是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手段、以启发为目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他们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进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活课堂。
       一、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就像文章的“凤头”,应该不同凡响,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欲、孜孜不倦的心理进入新课学习中。高中历史也是如此,好的导入直接奠定了本节课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教学效果。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故事、多媒体、问题、生活等等,其中问题导入是诸多导入方式中最简单明了的一种,具有新颖生动、点明主题的作用。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拉开新课学习的精彩帷幕。
       例如,导入部编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知识,若教师一味地重复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设置了趣味化、生动化的问题来实施课堂教学,以期带给学生新鲜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走向共和》这一主题曲,听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听完这首歌你想到了哪些历史事件?”学生依据听到的信息做出回答,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用问题引导:“是呀,多少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就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那么制度变革是否只有革命这一条道路可供选择?还有另外一条救国的道路是什么?”学生回答“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运动”。“如果你是当时的爱国青年,你会选择追随哪一派?为什么?”这时学生会产生意见冲突,有支持革命派的、有支持改良派的,教师就可以引出革命派—辛亥革命的学习。就这样,借助荡气回肠的音乐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将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新课学习上,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


随之利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趣的同时还让学生了解革命的酝酿,为新知识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问题引导探究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素养的重要场所,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加速教学进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探究学习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探究成为历史教师探讨的主要话题。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动力,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从问题的精确度和梯度把握问题设置,充分发挥问题对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功效,深化课堂功效。
       例如,教学部编版高中历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时,教师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秦是在哪一年灭六国的?先后灭掉了哪六个国家?”这个问题具体明确,“哪一年”“先后”具有精准的方向性,能够较好地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探究。若教师问“秦是在哪一年灭掉六国的?”学生会觉得模棱两可,找不到探究的方向,问题就会失去价值。因此,在问题导入中,教师要避免问题啰嗦、重复、含糊不清,而要简洁明了,提高学生回答的正确性。
       其次是问题的梯度,学生的认知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思维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向深度发展。
       例如,教学《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时,教师就利用教材明清历史事实,设计问题链,以此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使探究活动得以深化,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清朝的入关这一环节时为学生出示了“隆庆帝召集群臣议以‘蓟为基辅重地,今虏势猖獗,谁能锁钥北门?’” 这一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明朝隆庆帝遇到了什么问题?明朝被北方敌人入侵骚扰,是不是说明明朝很弱呢?隆庆帝在朝议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表及里,逐步感受北方俺答的威胁严重和明朝的强弱历史问题,推进探究活动的展开。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问题导学模式的开发和利用,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兴恩.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式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6):109-110.
[2]陈小欣. 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四).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77-280.
【附记】本文系2020年度四川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专项重点课题“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史学方法素养提升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CJG20B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