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张惠云
[导读]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和影响。小学教育是基本教育的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及学习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有着重大的深远的作用,所以小学班级管理必须从班级教育的目的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张惠云    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小学
摘要: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和影响。小学教育是基本教育的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及学习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有着重大的深远的作用,所以小学班级管理必须从班级教育的目的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62-01

       一、部分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一)当下小学的班级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1.一部分小学老师在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以及相对应的做法,但是却缺乏了和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无法真正地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2.一些小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开始能够坚持每天听讲一些和德有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如何尊老爱动、拾金不味、勇于奉献等等,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因此长时间之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
       (二)学生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班主任不能很好的在班级管理的意义和道德榜样方面进行引导,再加上孩子自身意识不强,导致班级管理效果差。
       2.小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多数情况下以学习主要课程为主,而忽略了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学习。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与策略研究
       (一)运用好地区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班级管理与德育整合的创新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通过合理科学的运用地区传统文化,还可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班级管理创新课堂,例如老师可以根据本次班会的主题、当地习俗、当地特色文化、道德教育内容的相关性,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老师可以结合班级管理中和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团结协作、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礼让、勤劳助实等,在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这些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做“走心”的老师,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1.勤接触,勤到班:利用课余时间,深人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喜好,寻找共同话题。我经常会在学生吃午饭的时候到教室,与学生拉近了距离。



       2.勤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以正能量树风气。我会在日常的管理中从细节发现亮点,及时给予表扬。比如说某位同学今天的讲台整理得不错,我都会表扬,一方面树榜样,另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他的“存在感”,增强自信。
       3.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走心”的老师。一些贫困生及后进生比较敏感,甚至会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会自行惭愧。我们班某一位女生因为科任老师的一个眼神认为老师嫌弃她,进而想到父母对她的不关心,整天闷闷不乐。我及时发现了她的状况,以温和的语气直入她的心理,与她谈心,当她的知心大姐姐,她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三)“他育”向“自育”转变
       在教学方面应该努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做到,管是为了不管,为了学生能自我管理。所谓"他育”就是指依靠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力量对学生施加教育。其往往带有点强制,灌输的色彩。“自育"则是指学生靠自身的能力来管好自已或自己所处集体的事务,以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1.“他育阶段”主要通过教师、家长、学校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明白在家在校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班主任通过制订并实施班规对同学进行教育,在很多时候要借助班干部力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纪律安全等教育,目的在于学生熟悉班规,认可班规,同时又能准确理解并很好地遵守班规,最终内化自己行为的规范化,素质从此得以提高,优良班风从此形成。
       2.“过渡阶段”是指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素质,能够较好遵守规定,但是又缺乏很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阶段,这段时间持续时间很长。在开学一个月后.我班就逐渐开始实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工程”。慢慢地引导学生从被人管到自己管自己最后到管理他人和班集体,为了进一步增加参与班级管理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进而再次规范班级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做到:教室里每一寸面积有人管,班级内每件事情有人做,真正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
       3.“自育阶段”是管理中的最高境界,就像社会发展样,共产主义是最终社会模式。那时没有阶级、国家、军队、疆域等。同样理想的“自育管理”应该没有师生之分,实现真正师生平等,没有班干部,没有班规班法。也没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只有组织者和被组织者,所有人自觉性和自身素质都非常高,班级综合质量将达到最好。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在实践中更深人地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检,使班级管理工作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毛伟红.试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效性【J】.才智,2013(23):128
【2】李杰汉 ,邹义丰 .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才智,2018(19):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