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校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学习兴趣的几点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王嬿祾
[导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体校初中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学习兴趣,试着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夯实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体校学生从古诗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人文教育,找到了学习古诗文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王嬿祾    广东省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   广州  510651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体校初中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学习兴趣,试着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夯实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体校学生从古诗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人文教育,找到了学习古诗文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校、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07-01

        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古诗文凝聚着中国古典文学精华,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学好古诗文可积淀文学素养,提高文化修养,弘扬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塑造品行,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课内外古诗83首,文言文42篇,古诗文篇目占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总量的30%。新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自2019年部编教材全面推广以来,广州市中考增加了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这既是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的考查,也无疑对初中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体校学生古诗文学习现状来看,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为了更好地找到问题所在,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仅有12%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学习古诗文,24%的学生对古诗文阅读学习态度是无所谓,而不喜欢古诗文的学生占了大多数,分析发现体校初中生对古诗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古诗文字词句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性导致的阅读障碍让大多数学生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二是古诗文教学课堂教法单一,课堂学习枯燥,增加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反感情绪。三是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想学却不得其法,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学习效果不佳,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据此,要解决体校生古诗文阅读学习的“低效”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是第一要务。只有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才有教学效率的提高,体校初中的古诗文阅读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为此,我们尝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阅读、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升古诗文教学效果。通过体校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提高体校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学习兴趣,对古诗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尝试,总结出“音读-释读-理读-赏读-背读-迁读”的教学方式。
        一、读释结合,让诵读释意成为体校学生打开古诗文阅读兴趣的钥匙
        音读,即按照汉语拼音要求正确、有节奏、流利地读。叶圣陶说:“ 语文学科, 不该只用心与眼学习, 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口、眼、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释读,即谓考证并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放在初中古诗文教学里,我们着重强调解释的作用。
        在教学《蒹葭》时,“晞xī”“芼mào”“坻chí”等生僻字需反复正音。正音后,再节奏划分,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即能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读出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惆怅心情。这时候老师稍加点拨,便能让学生更好地概括情感。其实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来给学生进行音读,力求多样化。例如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提前完成正音的学案等。我们要让学生在诵读中读准字音,读出轻重缓急, 读懂情感。经过反复朗读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体验感悟之中, 产生情感的共鸣, 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升华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桃花源记》时,老师需给学生做一些释义,例如“妻子”、“阡陌交通”等古今异义,“黄发垂髫”、“豁然开朗”等成语,“见渔人”“具答之”等省略句。老师给学生进行了“释读”后,学生便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课文分析做准备。
        对于体校学生来说,通过“音读”“释读”带来的收获,足以让他们感到一份不小的学习成就感了,而适当的成就感往往能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体校生从小在运动训练方面获得过很多的肯定和鼓励,所以他们在体育领域总是能不断地努力,从而收获更多的赞誉,但在学习上,由于学习时间、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文化成绩大多不够理想,面对语文学习的时候,他们有时缺乏一些自信,面对有一定阅读困难的古诗文,适当的成就感便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理读赏悟,让自我探究成为体校学生深入把握古诗文内涵的翅膀
        理读,是在 “音读”“释读”的基础上的加深,让学生更深层地去理解作品。体校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追求看懂内容,缺乏深入思考,学习古诗文时更是如此,为了帮助体校学生进入深入理解层面,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每一步的铺垫,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跟着老师进行对作品的理解赏析。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在“音读”、“释读”后,学生对作品有所了解,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理解,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赞同文中陈元方的做法吗”,这个时候学生开始小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再试着引导,“请说说你的原因”,学生往往就沉默了,老师需要做的是点拨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例如友人说的“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还有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通过反复推敲,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有人赞同元方的做法,也有人不赞同,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理由,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理读”效果,学生通过学习古文的内容,并能有所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听老师传授知识。体校学生在“理读”层面容易有所退缩,但越是这样,老师越是要耐心地引导,授之以渔。
        赏读,即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实在学习古诗文时,不在于把每个字逐一解释,每个句子逐一翻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揣摩语言和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试想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一句如果我们只是生硬地让学生把每个字翻译出来,那就是“走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岔路这么多,我该怎么走啊?”只是这样的翻译,这首诗的价值就被严重低估了。没有意境的诗食之无味,没有意境的文也味同嚼蜡,再来说说上文提到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音读”、 “释读”、“理读”环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我们可以试着让古诗文中的人物走出来,不妨让学生来自导自演。体校学生在这种环节里,总是非常积极,他们不怯场,不怕生。课堂上可以有几组同学表演文中的情景,随后让台下的学生来当评委,演得最优的那一组同学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表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真实地再现作品中的魏晋生活情景,台下评分的同学也是以此为打分标准。在学生的表演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陈元方聪颖、懂礼,敢于维护父亲的尊严。这时候更进一步,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概括该作品想表达的情感和深层内涵。同样我们在教学《世说新语》另一篇《咏雪》时,也可用这种再现课文场景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赏析作品。
        从理解感悟到赏析审美,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既确保了知识性,又兼顾了趣味性。体校学生好动,可充分利用起他们这一性格特征,课堂上让他们的身体动起来,他们的思维也就动起来了,这个过程是课堂的加分项,想要在体校上好一节古诗文课,要充分把握体校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激发阅读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背诵迁移,让有效积累成为体校学生古诗文学以致用的桥梁
        背读,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实现背诵的一种古诗文学习方式。首先“背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它包含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浅层到深层的理解体会,而这种理解体会是建立在学生广泛的语言积累之上的,如何积累,靠大量的诵读以及背诵。体校的学生由于半天制的学习模式,他们的背诵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即所谓的考完就忘,这样的背诵效果显然不理想。我们在实现了“音读”“释读”“赏读”“理读”后,学生对古诗文的把握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时候老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诵读,诵读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文中的情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如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读,鼓瑟齐鸣声、战马嘶鸣声让诗歌的意境跃然于纸上,学生会随着音乐读出不同的气势感,而这种语感甚至会延续到他们的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背诵方式来激励学生,例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背诵竞赛,哪个小组能背的最快、最准,将获得一定的奖励,这也是体校学生非常喜欢的竞争方式,可以让更多地学生参与到课堂背诵中来;我们还可以采用看图说话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例如《答谢中书书》、《三峡》、《小石潭记》等古文,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来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背诵。
        迁读,重在古诗文阅读的拓展延伸。“我们初中的语文书本上的内容是‘点’式教学,不是‘面’式的教学。”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学生把“点”和“面”结合起来。我们先试着归类,给学生进行“点”式的总结。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诗歌作者不同,背景也不同,但是表达的内容却是相似的,比如说“思乡怀人诗”,学生通过日常诵读积累,在老师的点拨下,能总结出初中教材中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同理,我们还可以总结出“送别诗”“爱国诗”等等,适当的归类,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好地梳理诗歌中的情感,相似的情绪古人却能用不同的表达来实现,这既是“相似”也是“不相似”,这份对比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的遣词造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份系统的总结,能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将更好地激发体校初中生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们可以进行拓展,给学生以“面”的铺陈。自2019年部编教材全面推广以来,广州市中考增加了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这对于体校学生来说难度又加大了,因而古诗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拓展的内容,让每一篇古诗文都不再孤立,这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学《世说新语》二则,每一则故事后,我们都应该给学生一篇课外文言文来练习,内容要和课内文言文有一定的知识关联性,让学生既能巩固课内知识,又能有一定新的收获。比如教学蒲松龄的《狼》,课后我们给学生另一篇选自《聊斋志异》的《牧竖》,这篇短文既和《狼》有很多文言实词的交叠性,又能让学生对比不同境遇下狼的形象的差异性。在拓展中,学生更能感受到古诗文学习的精髓和意义所在,他们能把刚学的知识活学活用,这样学过的知识就记得越牢固,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大大提高古诗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及效果。
         “古文之所以能代代传承至今,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从语言还是思想情感上都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背诵积累到拓展迁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感受文化。比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基础上拓展迁移至《范仲淹罢宴》的“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这些句子的积累对于学生人格修养都能起到熏陶作用,也能让学生从古诗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人文教育,帮学生找到了学习古诗文的现实意义,也能让他们更加爱学,乐学。
        四、结语
        音读-释读-理读-赏读-背读-迁读,这一教学方式在体校初中生古诗文课堂运用以来,学生和老师的成长都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在这一模式践行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明显能看到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提高了很多,从原来的仅12%的喜爱度到后来的36%,比例大幅提升。学生在这半年来,对古诗文的诵读、理解以及背诵、迁移等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做课外古诗文练习时,几乎能拿到满分,原本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诵读、理解古诗文的模块也能基本掌握。
体校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体校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体校古诗文教学有更广阔的空间值得探索,还需要广大教师多方位、多角度关注和积极探索,为了提高体校初中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语文老师应做出更多地创新与尝试,为当下的体校初中古诗文教学开辟一片沃土,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带领他们走进经典,走近圣贤,汲取古诗文的丰富养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素养,培养性情,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更好地发挥出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孝勤.《中学古诗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语文教与学,2008
[2]陈珍兰.《古文新教——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 新课程,2016
[3]罗丽美.《以读促学——谈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J].课外语文,2020.
[4]祝羽翩.《探索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之路》[J].考试与评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