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构建阅读趣乐园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李爱欣
[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当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具备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思维框架,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并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技巧。本文打破了常规的“讲授式”阅读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融进语文课程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化、

李爱欣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  北京市  101100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当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具备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思维框架,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并且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技巧。本文打破了常规的“讲授式”阅读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融进语文课程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化、趣味化的阅读乐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导图;自主阅读;趣味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29-01

       一、思维导图教学作用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绘制思维导图,颜色分明,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由中心关键词开始出发,进而对于二级关键词和三级关键词进行扩展。在对关键词进行扩展的过程中,学生会联系前后所学习的内容,自由发展自己的想法。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一般比较表层,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和概念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材料难以理解或者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特性,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这也使得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一个自我的认知与了解,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体框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加深印象。
       最后,思维导图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导图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点出发引出无数个分支,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来不断地发散和拓展。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导教学,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它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易学易用,能够将头脑中对于知识的采集形成清晰的思路,对于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有效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一)以图导读,提高阅读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常常是教师的提问和几名学生的发言,但实际上自主学习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因为阅读过程当中的感悟是任何人都不能够替代的体验过程。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主阅读,并予以正确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事实上在语文课文的阅读学习当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文章结构的划分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可以在对于文章进行初步解读的基础之上,绘制出头脑中呈现的文章结构。
       比如四年级上学期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连续观察后,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文章的语言朴实,脉络清晰,情感表达真挚。因此,我想借此机会结合文章阅读指导学生学习利用思维导提高阅读效果。学生在此之前还并未接触过思维导图,所以我需要一步步地带领着他们走进“以图导读”的小世界。我先引导学生将课题放在一张纸的中心并圈起来,接着从这里绘制,用柔和的线条从课题出发,向外延伸,发散出来文章每部分的内容,再在重点部分的周围细分出作者具体描写的几层面。学生们对于色彩和绘画很感兴趣,所以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学习得很快。在初步了解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脉络展开自己的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色彩,自主设计,完成本篇课文思维导图的制作。果然,从学生们的成果中,能够看到他们对本次任务认真的态度,大家都完成得很出色。同一单元的课文《蟋蟀的住宅》与《爬山虎的脚》的文章风格相似,都是观察类的文章,所以我引导学生再次利用了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我在课上将简单的构思呈现在黑板上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再一次令我欣慰。
       (二)以绘促思,解决阅读重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知识含量比较大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对于重难点的掌握更加不容易。因此,在教授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课文内容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绘图法,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这不仅使得文章内容更有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各类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观念。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詹天佑》一课时,我发现,文章不但篇幅长,而且语言表达较为深奥。要通过分析詹天佑的行为,进而认识到他身上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热爱祖国的品质。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理解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又会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阅读兴趣。这时,就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先把文章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自己对文章脉络的理解分为几个分支,并简单概括每部分的意思,再找一找詹天佑为了修建京张铁路都做了哪些事情,把课文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到了课上,我分三步带领学生解读文本:首先画出有关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所面临的困难的语句,然后画出他面临困难时是如何做的语句,最后通过上述语句让学生对詹天佑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进行分析。其中,前两步是文章的重点,第三步就是文章的难点所在。由于内容复杂,学生头脑中的阅读思路会有些混乱,因此,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缕出文章的结构和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了。如下所示,学生通过鲜艳的色彩展现出了清晰的逻辑结构,让人眼前一亮。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詹天佑的精神品质,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将“思维导图”策略运用到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获得充分“想”和“做”的时间与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和学生易于找到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长此以往,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创新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