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王琴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科学教师更加重视科学教学工作,并且逐步将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在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备了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应用意识和综合能力更强,能够将实际生活与科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探究等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

王琴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红塔小学  6366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科学教师更加重视科学教学工作,并且逐步将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在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备了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应用意识和综合能力更强,能够将实际生活与科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探究等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12-01

        引言
        科学思维特征主要是以独特性、流畅性与变通性为主,小学阶段是有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点上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可以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从而真正有效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可是,究竟要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呢?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思维型课堂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旨在围绕学科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完成知识在头脑中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可迁移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略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程的积极意义,对小学科学教学重视度不高,没有从科学教材出发,未能充分发挥科学教材的教育价值。课堂上,一些教师对教学环节敷衍了事,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学习科学科目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还有一些教师仍沿用落后的教学观念,没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进行科学理论知识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因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而逐渐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致。
        (二)小学科学课程定位不准
        小学科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只关注基础性课程教学,却忽视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学科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利于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借教学直观促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高效能思维活动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大量直观材料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越多,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就越突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进行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高效能思维活动的产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合理设疑,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主动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借此来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课从某些方面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科学认知,合理设疑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思考、探究欲望得到提升,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考与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划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进行科学探究,在此期间学生相互之间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在不同思维碰撞在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助力学生推理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阶段所开展的科学实验,学生需要做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并且需要对相关数据,以及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记录。在完成科学实验之后,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表达,并且需要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学生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运用定向思维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能够在过程中反映出自身的思维水平,以及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组织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知识主要是以探究为主的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十分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身体验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方法。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课堂与实际探究活动“合二为一”,组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活动锻炼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为其高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奠定基础,具备了科学思维的小学生也能够学会应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促进科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设教学追问拓思维深度
        清晰流畅的表达,可以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教学追问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其实质是思维的互动。通过教学追问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上是拓展学生思维深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追问要与提问形成逻辑关系,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六)借助头脑风暴,助推创造性思维发展
        集体讨论与合作教学也可以称为头脑风暴法,属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借助头脑风暴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尽可能发散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出学生内在潜能,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例如,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期间,对于科学活动、科学实验等内容,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在合作期间注重学生个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头脑风暴法是为了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活动中迅速转动大脑,并且因此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而言意义非常。
        (七)多维正向评价,鼓励学生多思多想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实验时,需要让学生进行3至5分钟的学生互评,通过近年来的教学试验证明,学生互评有着极大作用。因为每节课时间有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体验,互相找出优点缺点,努力提升自我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思索,不仅能有效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能有效提高思维能力。
        结束语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系统,包括科学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科学概念的形成无不建立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因而思维型课堂关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和方法,致力于让学生重新经历科学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可迁移的关键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婷婷.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24):42-43.
[2]周虹霞.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6):220.
[3]王巧珍.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思考[J].知识文库,2020(12):45-46.
[4]黄玉玲.小学科学课堂激发学生“正能量”的四步棋[J].基础教育研究,2020(12):52-53.
[5]古丽巴尔成?哈力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