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李兴玉
[导读]

李兴玉    四川省宜宾市戎州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92-01

        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一生成长的基础,小学生身心发展速度很快,而与成人相比,没有完全成熟,没有最后的定型,他们的可塑性很大。孩子的心理正处于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最容易吸收外来的知识和信息,所以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期。如果能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施用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就可以帮助他们得到健康的性格、感情、成熟的、全面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今21世纪的小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自信息化时代化的变迁,更加需要来自父母或是老师的心理辅导。信息的发达带来了便利但同时许多小学生也在成谜于电脑或是手机中无法自拔,时代的变迁带来了太多的留守儿童,他们内心强烈的呼唤着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在父母是在无法陪在身边的时候,老师们就像他们的父母,他们希望老师给予他们像父母一样的爱。 针对这些情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关注小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可花朵确是那么的脆弱,它需要大人们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在校园里,小学生们应该是活蹦乱跳,爱说爱笑的;在教室小学生应该是爱学习,好学习的好孩子,可事实上有多少小学生恰恰相反,上课的时候在教室讲话,故意违反课堂纪律,有的老师怎么说都无动于衷,追其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心理需要疏导,现在的小学生压力也很大,家长却只顾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学生在校期间,老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多和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内心得需要,及时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二、观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就像生理健康可以通过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体征进行评定一样,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理表现来评估。一般认为,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 有以下几方面:智力正常;情绪愉快、稳定;意志坚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方式正常。了解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对于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父母的爱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
        爱是人类的天性,更是家庭原始的动力和前提。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个正在发育的嫩苗,那么父母之爱就是这颗嫩苗健康成长的最适宜的土壤。虽然每个父母由于性格、文化水平、经济能力各异,表达爱的方式各种各样,但对孩子来讲,这种爱的交流是孩子发育必不可少的。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说,父母的爱是孩子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最美好的刺激。国外学者常常讲到孩子需要三种食品:一是吃的;二是学习;三是感情。父母之爱使许多人成为伟人、千古流芳。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因“头脑迟钝”而遭同学奚落、老师歧视,最后不得不离开学校。只有爱迪生的母亲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孩子,在把孩子带回家以后的日子里,他用母爱哺育爱迪生,同时又教授他语文、算数、历史、理科知识,引导爱迪生步入科学的殿堂,后来爱迪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天才画家达.芬奇,由于没有享受到生母的爱抚和关怀,使他的性格、人生观都十分偏激,终生对外人抱有很强烈的恐惧感。



        马丁.路德是在父母的拳头下长大的,孩子时代并没有什么欢乐,不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爱,父母的作为使他终身抱着怨恨的情绪。
        以上这些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了父母的爱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孩子苛求父母用爱去浇灌他的心灵,请父母用爱去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
        四、增进孩子心理健康
        小学生时期是人一生身心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搞好孩子心理卫生,对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行为具有十分只能给要得意义。
        1、母爱勿过度
        孩子的最大心理需要是母爱。充分发挥母爱的教育作用,对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母爱过度,变成娇宠溺爱,姑息纵容,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种种不健康心理,如依赖、撒娇、任性、固执、骄横、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等。母爱忽冷忽热,容易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过敏多疑。
        2、教育要得法
        父母和老师不可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要求过高、过严,否则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欲速则不达,反而阻碍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展。如果经常苛责、训斥、打骂和体罚,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猥琐、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孩子说谎、反抗、逃学、吸烟、偷窃、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3、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和老师应打破家庭的封闭小环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增强集体感,防止他们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和孤独、羞怯感。
        4、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要特别注意教育和纠正孩子的说谎、斗殴、逃学、偷窃、吸烟、对性过分关注等不良行为,防止其滋长发展。否则,将来难以挽救。
        5、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如果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娇生惯养,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无能、好逸恶劳等不良个性发展。
        6、重视品德教育
        品德是人的心理行为的支柱和灵魂。父母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和诚实、朴素、礼貌、勇敢、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教育,以塑造孩子美好的灵魂,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某些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父母、老师以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必须及早发现并重视这些问题,采用不同的的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教育手段,使每个孩子都能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