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涛 贵州省桐梓县海校街道灯塔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79-01
智慧源于经常分析和思考问题。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往往都是从一个个疑问开始,他们在反复的思考中积累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最后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然后去思考,去探索问题结论。现我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分享,旨在抛砖引玉。
第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质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充分性地表示了学习兴趣对于人生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广大小学生的自我回答质疑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小学生的社会自主学习参与性和学习活动积极性,让更多小学生在心理上逐渐形成探究问题的顽强内驱力,才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适时增加内容激趣;二是选用合适教学手段激趣;(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趣;(4)区别对待激趣。
第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的新型师生能促进学生思维良性发展。只有通过构建新型教师关系,学生才会敢于提出质疑,敢问,并且提出新想法,我们知道,课程教学改革,由于受试应教育影响,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把知点进行筛选,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知基然不知其所以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后,由原来的课堂死记硬背转向了课堂满堂问题,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作用,严重的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为了的效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我是这样来在课堂引导学生:课外预习找问题,对准问题多思考,结合知识看能否做出解释;可以借助自己的工具书尝试看看它们能否对之做出解释;④鼓励合作与沟通,倾听别人的建议;⑤大胆地质疑,各抒已见,学会与同学讨论并做到以理说服他人。
第三、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质疑水平
小学一至三年级喜欢问,四到六年级不想问。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学生质疑问题的水平,思维越广提出的问题比较全面,思维条理性强,提出的问题逻辑性强,反之则会使问题杂乱无章。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就需要我们用“从易到难、先简单后复杂”的思路对学生引导,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学思结合是总结了我国优秀传统课堂教育的一些宝贵经验。学贵有疑,学会思考要从小抓起。我们的语文老师都非常需要学生有意识地用心去学习,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的思考,真正促使每位学生的综合创造性和综合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要求创造性地激发学生,把探究当作一种自觉。所以,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始着眼于对中小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知识进行有效培养。
学习语文,不仅需要学生质疑,更需要让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在质疑中学习知识。如教学《学弈》后,我是通过层层递进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学思结合,得出结论:学习做事需要专心致志才能成功,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积懒成笨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读书不思考、不质疑,那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学习才会有收获。
第四、教会学生寻找质疑的正确途径,培养他们勇于质疑的信心
正确的方法能使人找到捷径。教学中要交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的正确途径和解决方法,使得每个学生不由自主回答发问,这样更好地充分体现了师生学习语文"个性"的基本特点。在课堂中,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勇敢地树立去除疑问的观念,同时要注意学生如何评价问题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做到让一个教师和他的学生在最短质疑时间中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问在一个好的点子上,问在最关键处,教师必须教给好学生接受质疑的有效途径和解决方法。低年级学生敢问但是问得随便,往往是脱口而出,胆怯、顾面子的心理使高年级学生不想问,这就要培养他们的信心。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1)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深入质疑。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时,“飞夺”究竟到底是怎样的意思?为何选用“飞夺”一词而不是直接用“强夺”?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通过讨论这些问题,知道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困难和艰辛。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感恩老一辈革命行列,努力学习,完成建设祖国的历史任务。(2)逐步增强对文中的几个重点关键词、句型提出问题及时进行的自我质疑;(3)化解质疑矛盾。例如教学《军神》一文中,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将军为“军神”?为什么不用“战神”或者“神”为题?通过阅读,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说明了刘伯承将军是当之无愧的军神。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切忌老师代劳,老师一定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为学生质疑树立信心。
第五、持久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问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这种情况需要学校教师坚持和积极引导,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都可以培养出来的,这种情况还需要学校教师经历长时间、反复、严格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力做好准备,坚持不懈地把学生质疑问难的培养放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训练,学生才会提出问题、学会质疑形成习惯。
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多样,途径广阔,教师要有积极的教育机智,不忘初心,牢记培养质疑能力任务,因时因地因事去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质疑问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