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用,让语用更精确、更精细、更精彩——以《祖先的摇篮》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   作者:王云飞
[导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完成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完美转身,我们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语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贴合文体而教,聚焦文本的语言文字而教,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语用指向更精确,让语用练习更精细,让语用实践更精彩。
王云飞   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完成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完美转身,我们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语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贴合文体而教,聚焦文本的语言文字而教,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语用指向更精确,让语用练习更精细,让语用实践更精彩。
【关键词】语用;精确;精细;精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218-0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借助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完成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完美转身。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更精确,更精细,更精彩的提升呢?笔者将以部编版二上《祖先的摇篮》为例,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贴合文体,让语用指向更精确
        课文文体类型多样,其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辨识文体,贴合文体,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更精确地来学习语言的运用。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现代诗歌,语言简洁凝练,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辨识诗歌文体,在多次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为之后仿写诗段奠定基础。
        例: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师:(指名读)这个句子的确很难读,你能这样读下来已经很不简单了。老师把它变一变,就是我们平时写的长句子,请你再来读一读。(PPT:第一个问句变成长句子)(再指名读)。师:长长的句子分行就变成诗句了,怎么分呢?你们看,“我想——”一行。想谁呢?一行。在哪里?一行。干什么?一行。还干什么,一行。(PPT:从长句子回到诗句)写诗简单不简单啊?
        生:简单。
        师: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来。听老师读。(范读)就这样,分行的时候停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点。会吗?
        生:会。
        师:自己先练几遍。(指名读2个)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其他的三个问句。(PPT:隐去第一句问句,
        出现后三句问句)
        师:现在会读了吗?想读第二句的站起来,一起读。第三句的,第四句的。
        师:我们合作着来读。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你看,读着读着,诗歌的味道就出来了。

识体而教,能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文体鲜明的表达风格,从而准确地学到更具
        文体特色的表达方法。这样落实语用,才能凸显出文体的特点,使语用指向更精确。
        二、聚焦文字,让语用练习更精细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带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的内容,体会其中蕴藏着的情感,还要领着学生品味语言,不断丰富积累,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发现表达的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例:
        (PPT出示:掏雀蛋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师:(指名读)大家发现了吗?“掏雀蛋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前面都是一个动词,讲的都是干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带有动词的短语就出现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快速地找到,划出来。
        师:除了这三个动词短语,课文里还有很多这样结构的词,请你也把它划出来。
        生:(集体校对)摘野果,逗小松鼠,捉红蜻蜓,看蘑菇打伞师:咱们一起来把划的词语再读一读。
        师:像这样的词语,你也能说几个吗?
        生:踢足球,吹气球,喂小兔,逮蝴蝶,捉小鸟,养小鸡……
        从发现方法,走向语言运用,教学就会变得扎实而有趣。诚然,语文教师只有关注字词句,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创设语用的精细练习,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发散思维,让语用实践更精彩
        儿童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而语言表达的关键就在于语言实践。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儿童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咀嚼,并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学习运用,强化他们的语言建构能力。
        例:
        师:除了做这些事情,我们的祖先还会做什么事呢?我们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写下来,怎么写呢?可以学习第二段先写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哪里,干什么,干什么,可曾在哪里,干什么,干什么。(PPT出示下图)
        师:还可以像第三节那样写,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干什么,干什么,也在这里,干什么,干什么。(PPT出示下图)
        师:拿出作业纸,展开你的想象,把祖先还可能做的事情写下来,你可以选择第一题,也可以选择第二题。(PPT出示下图)
        上树、下河、进林、入田,孩子们发散思维,或联系童年的生活场景,或展开无边的想象,美妙的语句喷涌而出。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尝试着去运用语言文字,动口说一说,动笔写一写,指向语用,落实表达,语文学习自然精彩连连。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语言的运用则是语文教学的果。为了能结出累累的硕果,我们语文教师要贴合文体而教,要聚焦文本的语言文字而教,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语用指向更精确,让语用练习更精细,让语用实践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李冲锋的《根据文体确定教学基本问题》(《语文教学通讯5C》)
[3]陈建先的《试论“本位语文”的“实践”特质及指向》(《语文教学通讯5C》)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