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   作者:高玲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文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他人密切交往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人分享是一种重要的良好生活品质,对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建立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幼儿自主分享行为的发展现状,重点提出幼儿教师应该通过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来培养幼儿的自主分享快乐行为。

高玲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中心幼儿园  6531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文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及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他人密切交往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人分享是一种重要的良好生活品质,对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建立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幼儿自主分享行为的发展现状,重点提出幼儿教师应该通过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来培养幼儿的自主分享快乐行为。
【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068-01

        引言
        分享行为主要是指幼儿自己愿意与其他同伴共同参与享有、使用自己所能够支配的生活资源,如儿童玩具、图书、食物等。然而,因其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自私自我、霸占独享等行为,这对影响幼儿的正常人际交往和幼儿健全人格素质发展都非常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与耐心引导。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及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教育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分享式的行为训练是培育幼儿早期社会性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分享快乐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性的行为,使幼儿直接融入学园集体,开展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关键。分享快乐行为,是培养幼儿大度友好的重要表现,是引导幼儿逐渐走出自我并成为人的中心,亲近不同群体,社会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互动分享,可以与同伴在共同玩乐中逐渐获得对同伴的充分喜爱,建立起与同学间的情谊;同时通过互动分享,在融洽和睦的幼儿社会交往中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幼儿适应现代社会的自理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幼儿的自我分享心理行为普遍不容乐观,幼儿常以自我为中心,独占独享的行为现象比较严重。如好吃的零食一直不愿与他人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自己占为己有,还有些幼儿就算自己知道这是要和他人一起分享的,但因为自己不舍才愿意真正选择放手,就算愿意分享之后一下就要别人抢着拿回来,造成更严重的人际交往关系危机,不利于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
        二、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的家长分享学习行为不乐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与其整体认知能力水平、心理功能发展及对其成长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不同有关,主要原因分析方法如:
        (一)独占思维主导,分享意识缺乏
        随着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弊端逐渐显现。现阶段的幼儿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却缺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而往往这些孩子的个性发展上也是存在较大问题,自私自利、刁蛮霸道,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牢牢的霸占着不愿让任何人触碰,一旦有人提出将自己的所有物与他人分享,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和抵触行为。
        (二)家庭环境影响,分享观念落后
        如今的家庭,都是独门独户关起门来独自生活的,父母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较少,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来的与他人分享的活动也较少,使幼儿缺少与人分享的观念认知。另外,有的家长也经常告诫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管好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观念在孩子看来就是不与他人分享。家长的观念与做法缺乏分享意识与实际行动,在孩子身上折射出来的自然也是个不会分享的自我行为。



        (三)生活经历较少,分享经验不足
        基于幼儿刚进入班级的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过程中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刚刚开始萌发,对集体认知较少,造成部分幼儿的主动分享经验不足。有的幼儿希望尽快融入集体中并建立友谊,也比较乐意与其他同伴及时分享自己的某些东西,但因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某些东西与其他同伴及时分享,或过于紧张担心自己的某些东西随时丢失或被他人随意侵占。
        三、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一)克服自我中心,树立分享意识
        幼儿从家庭集体生活过渡到新的集体生活,如何有效克服幼儿的紧张心理,树立幼儿分享快乐意识都一直是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尽早引导幼儿逐渐学会与同伴交往,帮助幼儿树立起学会合作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并通过引导促使幼儿逐渐萌发与其他同伴互相分享,建立与人友谊的美好愿望。
        (二)努力提供大众换位多维思考,促进大众分享互动行为
        《指南》指出:“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有时候,教师要求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的这种说教方式是非常苍白无力的,但通过这种换位多维思考法,让更多幼儿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去考虑这些问题,去亲身体验他人的各种处境,感受他人的各种内心,理解他人的各种想法,从而更加愿意将自己的一些东西与他人一起分享。
        例如,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们都喜欢去占有教师新投放的游戏材料而发生争抢行为。这一天,小吃店新投放了很多橡皮泥让幼儿们可以自制小吃,亮亮第一个进入区域,发现了新材料后马上就都拿走了,等其他小朋友来了后也发现了橡皮泥,要求亮亮分一些给他们玩,亮亮拒绝了,因此大家发生了争吵甚至抢夺。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将亮亮叫到一边问:“如果你玩不到想玩的玩具,你会失望吗?”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亮亮自然能体会他人的想法,并对亮亮的分享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创造交往机会,体验分享乐趣
        幼儿虽已进入集体生活,但由于受以往家庭生活影响,入园后与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快乐意识不明显,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同伴分享行为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共同参与分享新的玩具、美食、图书等,在整体的活动中让幼儿之间彼此认识、彼此熟悉、彼此接纳。在一片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就能让全体幼儿充分感受到同伴交往的巨大乐趣、分享的巨大乐趣。
        (四)积极推动家园分享共育,树立家园分享教育榜样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学校,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必然离不开每个家长的关心教育和引领。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对幼儿进行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每个幼儿的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对和错,让每个幼儿懂得有教养、明理懂礼仪,知事明分寸,识人知进退。其次,家长还要以自身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有利于幼儿分享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分享,是一种特殊社会性语言行为,是一种幼儿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行为和表达能力,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品质与道德修养。这就非常需要家长、教师细心给予引导,耐心进行教育,树立培养幼儿的自主分享生活意识,强化幼儿分享生活观念,形成幼儿分享生活行为,养成稳定的幼儿分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胡珊,汪卫红.学会分享,收获快乐——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教育,2016(9):00283-00283.
[2]卞秋艳.有一种快乐叫"分享"——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青苹果,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