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效古法开新花——传统经典阅读积累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   作者:王芳
[导读]

王芳    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5-076-02

        古诗文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挖掘古诗文中的人文资源,把古诗文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联系起来,从“炼字、炼意、炼法、炼情”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指导学生的写作。
        一、炼字。一、炼字。古人作文很讲究斟词酌句,好的诗文往往是一字千金。教学这些含有工词佳句的古诗文时,我就采取短文长教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美妙意蕴。例如,教学《推敲》这一课时,指导学生理解“敲”字的意蕴,又举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学生熟悉的名句让学生辨析词义,体会诗词意境;最后通过选词填空,指导学生学习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锤炼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斟酌字词的写作习惯。
        二、炼意。在初中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作品中,有很多意蕴丰富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卖油翁》等。在教读这些文言文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从中提炼出不同的观点,作为自己习作的立意。例如,教学《卖油翁》这一课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熟能生巧”的道理,在把握这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卖油翁”、“陈尧咨”这两个人物行为的认识评价上。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异彩纷呈。课下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发言,自命题目进行写作练笔,有以“小聪明还是大智慧?”为题的,也有以“傲气、骨气、霸气”为题的;有常规思维的“戒骄戒躁”,也有逆向思维,以“骄傲是自信的表现”为立意,也有中庸之道,各有千秋的评论。


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中提炼学生习作的立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炼法。古人创作积累的写作技法极其丰富,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移情于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景交融;像《爱莲说》的托物言志,《卖柑者言》的以物喻人;从写作形式、写作技巧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在教学《陋室铭》时,我就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形式,以“       铭”为题,自由创作,学生的习作,令人击赏。
        四、炼情。古人提倡“文以载道”,古代仁人志士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远大抱负,济世情怀,高洁品格,对学生可以起到陶冶性情,涵养品格,激励人生的作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豪情,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等,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营养。教学这一类诗文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进而影响学生的作文立意。学习《湖心亭看雪》一课,我就抓住一个“痴”字,让学生体会古人孤高执着的人生境界。并拓展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爱国之痴,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忠君之痴,宋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学子之痴等,课下以“我看古人之痴”为题进行写作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在古诗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方面一些不成熟的尝试,希望能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既重视“言”的积累运用,又做到“文”的学习传承,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