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   作者:杨宁 赵常吉
[导读]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个情境中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任务驱动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杨宁  赵常吉   广西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  533800
【摘要】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个情境中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任务驱动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中职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110-01

        引言
        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就是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乃是源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操并重的课程且具有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而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课堂教学则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我要学”的学习意识、发展自主探究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分析
        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到每一个任务中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下主要结构:(1)示范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安排有趣的任务,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2)明确任务。在学生接受任务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任务,激发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3)完成任务。让学生根据现有知识自行完成任务,既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团队精神。(4)任务评估。评价是反馈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反映学习者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主动地钻研信息技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思维,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展现任务
        展现任务、让学生对任务产生求知兴趣是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顺利实施的必要导引。信息技术课囊括信息获取、处理等应用技术,偏重于技能锻炼,对逻辑思维和学习意识要求很高,但中职生偏于形象思维、好奇好动,他们愿意接触计算机却对枯燥的文字理论或操作练习不感兴趣,甚至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厌烦学习。


为此在刚上课展现任务阶段,教师一定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他们,使其了解一个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愿意去探究学习,在动力无限的实践中发展创新精神、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三)基于专业发展导向,确保任务驱动实用性
        关于任务驱动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还要提高对专业发展的重视,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更好地贴合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以任务驱动为桥梁实现专业内容和信息技术课堂的融合。比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商务邮件的发送设置为任务驱动内容,任务情境的设置可以是购买方与供货商之间的订货交易。引导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一方为购买商,一方为供货商,共同完成商务邮箱申请、商务邮件撰写、发送、查收和回复等操作,逐步提升使用电子邮件的熟悉度,同时强化学生对邮件中商务用语的掌握。
        (四)师生互动,分析任务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最好的辅助者,在强调以生为本的任务教学法中,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价值,而是要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效能。同时,考虑到班级中学生个体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教师依托情境所提出的任务,难免会使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难度,造成任务完成的进度缓慢。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时,主动地帮助学生对任务进行解读,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以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找到任务实施的方案,更快速、优质地完成任务。
        (五)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顺利实施的必经之路。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投身学习的内驱力,想要调动中职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惯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具体来说,4-6名学生以面对面或网络交流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对每个任务的完成路径进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帮互学的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完善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个明智之举。任务驱动法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它不能证明这种方法是普遍的。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判断任务驱动法是否适用,同时教师应尝试几节课并观察学生是否适应任务驱动法,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课后应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调整最后的教学安排。此外,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教学计划要随时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教育机智。
参考文献
[1]刘海峰.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3):174-175.
[2]王天山.浅谈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5):7.
[3]王鹏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