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评”,落实有效教学——学习“教学评”三篇文章有感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   作者:袁利云
[导读]

袁利云    四川省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140-01

        我学习了三篇关于“教——学——评”三篇文章,受益匪浅,联想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梳理和思考,以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效。
        问题及现状
        案例一:一日,一学校语文教师在聊起说:“现在的语文题好难啊,我都不晓得该怎么教,好像考试的时候,书上找不到出处,我觉得我都教不来书了。”
        问题梳理:教师站在教的角度,不知道考什么,故不知道教什么,教师的教的目标是建立在实现考试的目标。而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明确考什么和教什么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讲,问题就在于:教学与教学评价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联系?
        案例二:一日,市教研员袁老师打电话给我,说起来我们学校听六年级的老师的课的问题“你们学校的老师上课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串讲串问’,还存在着跟着网上拷贝的课件照着上情况。他们课堂上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没有数啊。我查看了他们的教案,下载的电子备课教案,做了二次备课,他们也没有按照集体备课的二次备课思路在教学啊。”我和袁老师就什么样的备课教案更能帮助老师们厘清上课的思路又能减轻老师们的教学负担做了探讨。袁老师主张制定一个备课表,将每一节课的目标明确标识,就一堂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线条式进行梳理和罗列。我觉得袁老师的方法可行,如果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是很有效的。
        问题梳理:教学中,老师的教是为了什么?仅仅是完成课件内容?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就像是张菊荣《教——学——评给课堂带来了什么》一文中提到的,老师们的思考是从“教学”开始,还没有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的情况下,首先就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而这个“怎样教”没有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而进行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个案例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基于什么样的情况建立的?
        案例三:一日,和某位当语文老师的家长聊起语文考试的问题:现在的语文考试题好难额,就该像原来出点基础题,等他们多得一点分。
        问题梳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非常关注的一点是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怎样提高的问题的关切高过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本身。这个案例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关注点在哪里,是应该在成绩,还是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心里是不够有谱的。
        思考和生发
        作为一线的老师们,大家非常关切和急需要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效益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考得好?再来对应自己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
        这几个案例引起了我的思考:
        如果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学生要学什么?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我怎样才能教好考好?
        如果是作为命题者而言,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考什么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什么?学得怎么样?我怎样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去落实?
        读了关于“教学评”三篇文章,我的看法是“学-教-评”,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应对和举措
        (一)“学”是起始点——研制“学习目标”
        张菊荣《教——学——评给课堂带来了什么》一文中提到我们教学中第一件事就是研制学习目标,要设计“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的学习目标。
        “该学”无论是教者还是命题者,应该关注学习目标。教者要将国家的课程标准具体化,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尤其是课时目标,在每一个课时学生能学到怎样的程度,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命题者在命题之前应该宏观把握课程标准,从微观上讲,应该关注学习目标,就是预期学生的学习效果。
        “能学”,要求教师和命题者研究在本册教材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在哪一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学习目标应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了解到这些后,我们的“教学评”就更能有的放矢。
        案例四:一年级半期考试,大家阅卷的时候,对于看图写话题的阅卷标准进行了探讨。图上的要求是:仔细看图,说说: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在干什么?
        有老师说:我们班的娃儿我要求他们必须写一段话,而且标点必须准确。每一次考试都考得好难额,现在要求高一点,他们考试就轻松一点。
        有老师说:我们班的娃儿我要求写一句话就可以了,写通顺就好。也有老师提出疑问: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一上来就一段话,学生的兴趣也就扼杀了。他们才认识了逗号,句号,甚至好多孩子还不知道什么为一句完整的话,我们这样扣重的话,很打击孩子的说话积极性。
        也有老师提到: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留心观察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对写话有兴趣。对于冒号,引号那些句子如果标点不正确也不一定苛责。
        大家基于一年级小朋友的学情最后确定了这样的阅卷标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在干什么?这四个问题说清楚并能打上句号就可以给予满分,少一个要素或者观察错误一处扣0.5分。写句子较多的错别字在6个字内扣0.5分。
        “可教”,教师研究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利评”,就是要利于评价。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等可评价的行为动词,使目标更容易操作。
        (二)“教”是增长点——有效课堂教学
        根据学习目标,对应课堂教学,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串讲串问,思考:这一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习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
        在课堂设计中要对应学生的学习目标,逐一实施和完成。
        (三)“评”是激发点——做教学推手
        教学评价是“导航系统”,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便于教者及时决定调整教学的过程。试卷的命制也是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促进教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案例:假期里,我参加了屏山县的教学研讨活动,给老师们做了一次六年级的教学建议交流。我从六年级的试题分析入手,分析每一个考点,找每一个考点与书本知识的内在联系。袁老师说,还少了一点,就是分析评分标准。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梳理教材的知识点,以及评分标准中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来制定。这样教者才知道教什么和怎样教。
        在目标不明,评价不清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就会很繁琐,老师就会很茫然“为什么教了的没有考”“考了的没有教”。教学评价促进教者及试卷命题者去思考:考什么?教什么?考到什么程度?教到什么程度?
        小结语
        三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教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素养和评价素养,在教学中有意识锤炼“教——学——评”能力: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合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促进教学有效落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