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   作者:曾娇
[导读]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培养幼师的音乐素养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改革效率。以幼师专业的前景来分析,要求学生不但要在毕业前拥有带领幼儿园班级学生的能力,还需较好地掌握专业课程内容,从而为日后的就业选择夯实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现阶段声乐集体课教学效率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

曾娇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职业教育中心  232101
【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培养幼师的音乐素养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改革效率。以幼师专业的前景来分析,要求学生不但要在毕业前拥有带领幼儿园班级学生的能力,还需较好地掌握专业课程内容,从而为日后的就业选择夯实基础。在新课标背景下,现阶段声乐集体课教学效率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幼师;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181-01

        引言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意识到声乐学习的意义所在,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提升。
        一、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现状的分析
        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声乐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只注重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演唱的技术技巧水平,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态度、平时声乐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的评价主体,从而使声乐教学评价单一,不具多元性。长期以来,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大多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没有走出有中职幼师专业的特色路。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更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中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会成为幼儿园的音乐教师骨干。因此,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围绕培养目标及学生未来的就业进行改革和探索,选用适应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二、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多元化声乐评价机制
        一般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不仅如此,教师的评价方法也较为简单,通常只注重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的考核,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的弊端。如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大,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仅由教师评价并不能够全面找出学生声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仅重视成绩,不注重个性发展的习惯等。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声乐评价机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进行延伸。一、对学生声乐学习的评价主体不能仅为教师,同时,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自评、互评环节,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优缺点,其他学生声乐学习中的优缺点,做好改正缺点、保持优点的工作,对自己的学习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二、要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要重视声乐考核的成绩,也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德等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声乐学习得以全面发展。
        (二)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
        在专业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合理的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不但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还能让以实践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体现,既符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又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例如,在开展某一选段音乐教学课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模式进行相对应的实践练习,会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提高声乐课程教学效率。课程体系的优化也让声乐教学过程呈现出连贯有序的特点,这不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还能根据知识遗忘曲线,适当开展对课程的预习和复习教学环节。另外,保证课堂教学灵活生动,也能有效延伸学生的演唱技巧。声乐教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充满魅力的,声乐艺术的高雅可以让很多学生在音乐世界里净化心灵,课程也会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带领幼教班级的基本能力。学生乐理知识和乐感的提升,会让学生在学习不同音乐选段时可以拥有独到的见解。分层教学法的使用能确保基础弱的学生不掉队。教师可将授课内容按照难度区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层次,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简单的教学内容即可,对作业的布置安排亦可按照此办法,以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对授课过程持有较强的认同感。
        (三)节奏问题的解决
        节奏是歌曲的“骨骼”,节奏的散、乱都会影响歌曲演唱的完整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节奏混乱是常见现象,尤其是在刚开始进行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中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技能的培养(钢琴、舞蹈、声乐),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将来这些学生要步入社会,进入幼儿园担任教师一职,她们将来必须要胜任这些音乐方向的课程,而在幼儿园里的音乐教学中必须要具备弹、唱、跳这些技能。节奏对于钢琴课、声乐课、舞蹈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由于我们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上来的,所以她们基本是零基础,对于节奏没有概念,所以刚上声乐课时,需要教师先教学生一些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音符的时值,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等,然后进行节奏型的拆分及组合,让其了解基本的节奏音型,如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切分音等等,在常见的4/4、4/2、4/3、8/6等歌曲中,进行举例说明。当学生对上述节奏知识可以正确区分时,在歌曲的学习及演唱过程中,就会有明显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情况来分析,中职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创新性教学法将声乐课堂改造为重实践的特色课程,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乐感和演唱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导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敏.关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98-199.
[2]路欣.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41.
[3]文春琴.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