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张慧
[导读] 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有特色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思想。

        张慧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225300
        摘要: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有特色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他思想的深入研究将对我国幼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
        阅读陶行知文集读本,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在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的教育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现在的课程改革的诸多新观念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辩证了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逻辑七点是现实生活,其特点是生活的、大众的、行动的、前进的,并且有历史联系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内容系统而完整,博大而精深。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观点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相互渗透、促进的关系,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核心理念。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既不夭折,也难成才。”
        一、陶行知关于幼儿教育的主要主张
        1.幼儿教育尤为重要
        陶行知先生主张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教育,也要普及幼儿教育。陶行知说:“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在他看来,普及幼儿教育应当进行三个步骤:
        (1)改变我们的态度,一般人的态度总以为小孩子的教育不为重要;早学一两年和迟学一两年没有多大关系。
        (2)改变幼稚园的办法,有志愿的办法说是费钱的,不想法节省,必不容易普及。
        (3)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陶行知先生将国家的前途与幼儿教育密切的联系在了一起,可见幼儿教育的确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普及幼儿教育的主张,比一般资产阶级关于强迫义务教育的提法,更近了一步。
        2.主张革除幼儿教育中的“三病”,创造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陶行知对旧中国幼儿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的主张。
        陶行知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当时国内幼儿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这就是“取法外国,不适国情”。“他们弹的是外国的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吃的是外国的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花钱病,这就是“费用太大,不能顾及”。国内幼儿园花钱太多,有时候甚至超过小学的好几倍,原因是所有用的东西都是外国货,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儿园花钱多,家长就得多弄钱。学费高了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能进得起,才可以享受幼儿教育,穷人家的孩子是进不去的。所以,幼儿园成了富贵人家的“专用品”,成了富贵人家显示特权的专门场所,平民是没有份的。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
        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
        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泛。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事业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是他课程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


        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互为作用。“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
        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语录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师说生活是教育充分和必要的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的进行。“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落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因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门外的劳苦大众能收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四、“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
        陶行知提出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活动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互相的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和补充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精神正是面向全体学生和所有教师的,陶行知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创造的特征,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强调的是“探索”与“开辟”的精神。二是强调创造是“新价值的产生”。新价值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因而,所有的人都能去创造新的价值有别于新的科技发明,因而创造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广泛性是说他涉及教育的一切领域。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平民教育、小学教育、乡村师范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现在的所有教育领域他几乎都有涉及,而且其中很有以他为发起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1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生活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33-634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教学做合一[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26
        [4]崔聚兴.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J].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基[2001]20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