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实做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钟其建
[导读] 探究性教学将教材比较明显的一些重难点知识点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钟其建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
        摘要:探究性教学将教材比较明显的一些重难点知识点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需要经过教师一系列的相关指导。要是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性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内相关内容,并且找到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以及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合理选择地理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效果,与此同时,相关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加思考,勇于提问。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实验;设计
        引言: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探究性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但是,有很多高中地理教师缺乏长期的教学思维以及对探究性活动的深刻认识,使得现如今的探究性活动呈现出设计模式化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展开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勇于探索并积极实践地理探究性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加强探究性活动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探究性活动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即便教学设计的类型不属于探究性活动,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积极实践科学性原则。在充分有效的相关理论指导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兴趣性原则
        没有兴趣,学生就会缺乏相关的学习动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最有效的学习动机都在于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激情。
        3.难度适中原则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能够提出一些稍微超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然而提出问题的难度不能超过学生自有的学习发展区间。过于简单的探究内容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挑战欲,难度太高的探究内容又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积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疑惑。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究活动设计实做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点较难掌握且容易遗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与生活联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知识迁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活动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问题:人类可以直接进入地球内部进行研究吗?由于人类目前最大的钻探深度只有十几千米,人类是不能直接进入地球内部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既然不能直接研究,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呢?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人类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震波呢?如何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呢?从而引入下一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二地震波的应用。

不同的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有什么差异呢?假设地震发生了,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人的感觉有差异吗?地震时,是横波产生的破坏力大,还是纵波产生的破坏力大?通过一连串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对原本陌生的地震波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关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力,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来感受:手掌平放,手心放一物体,先上下移动手掌,物体较稳固,后左右摇晃手掌,物体倾倒。在完成本环节活动后,教师适时抛出下一个问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有变化吗?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出探究活动三。探究活动三地球的圈层结构的划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地震波的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分别是什么?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一边小组讨论总结答案:在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加快,说明地球内部物质特点发生了变化,由于横波还存在,推测地幔物质状态为固态;在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推测古登堡界面下的地核物质状态为液态。
        三、探究活动分析与评价
        本节探究活动设计新颖,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通过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轻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逐步接近问题的真相,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对其他探究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高中地理探究性活动教学设计策略
        1.见微知著,巧妙运用“微探究”策略
        高中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然而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课程学习并且取得好的成绩。地理探究性活动更加需要足够有效的时间进行学习沉淀,在这种背景下,灵活采用“微探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般教学方式,地理探究性活动不需要太大的发展规模及过多的学习时间,然而效果相对比较显著。基于以上原因,高中地理探究性活动需要在教学设计明确以下相关问题:时间有效性、主题明确性、流程可视化、形式多样性。
        2.相时而动,合理运用“生成性”策略
        由于高中生学习内容多而时间少,频繁的探究性活动很明显和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这种情况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要学会采取适当有效的时机进行教学。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应当充分应用“生成性”策略来抓取探究性活动起始时间点,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来起到“点时成金”的效果,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探究活动有效性。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探究性实验活动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极其明显的辅助作用,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生活细节的探索能力,从而全面帮助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基于以上原因,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需要合理设计高效的探究性实验活动,从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其超.高中探究性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申风良.高中地理探究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4,000(0S1):P.113-        113.
        [3]田津.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实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