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历史价值的生成策略——以八下《钢铁长城》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6期   作者:喻建欧
[导读]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喻建欧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重庆  402260
        摘要: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担负起对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新时代的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如何能让他们更好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就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就以课堂教学实际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价值的生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学生  历史价值  生成策略
        一、基于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
        自2001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后,改革进入深化期,并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于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课题组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针对中学历史学科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国家情怀五个方面内容。这是一套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它的落实需要各个教育环节进行相应的配套变革,这对课堂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深刻地推动着教学的大变革。
        习总书记说过:“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将是中华民族又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又一个震撼的时代。而这个伟大时代是需要我们这个社会、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其实,早在2002年时,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时就提出了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伟大梦想,就需要每个人从身边事开始,点点滴滴,铸就中国精神。而对于课程的变革来说,我们要把教材内容挖掘出来,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相结合,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使其价值的建构融入于每次的教学之中,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中学生。
        学科教学在人的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初中阶段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正值进入青春期,价值主体的思维体现出从直观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转变的特点,并再次出现“自我中心”自我意识进入了第二次飞跃期,所以,此时的价值主体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体系,但已经形成了初具特色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取向将对主体今后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关键期”是一个“过渡期”,从他们的身上不仅可以“回顾过去”而且还能“展望未来”。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理论知识与学生价值观的结合
        自2017年秋开始,重庆初中历史逐渐使用部编教材,取代之前的川教版,伴随着教材的改变,其里面的结构和内容也有些调整,但无论是川教版或是目前的部编版,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教材从三个维度介绍了中国军队发展状况,在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解和融合,再次细分五个方面:多兵种的发展;海军力量的从无到有再到强;逐渐走上了国产化道路;一支真正让敌人害怕的部队;新时代强军之路下的大国担当。展现了新中国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再次迈入新台阶。
        中国海军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由于是“中体西用”的模式,根本目的也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存在,因此,其所有活动都围绕这个进行,发展了几十年,貌似强大,但“空有其表,败絮其中”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直到其灭亡,也再无能力建立如此规模的海防力量。


        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初,海防仍然弱小,加之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和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毛主义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因此,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它的成立,也宣告了我国无海军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组建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海军力量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从此,我国开始了海军发展的新征程。中国的国防力量,也郑重向世界展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定与和平的主权国家。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同学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加之以相关视频作为辅助,让同学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不断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遥不可及,通过我们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中国,正走在海洋大国的行列!
        始终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我们息息相关,中国制造,正走向中国创造。而对于中学生,始终牢记历史责任感,培养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在努力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确立长远目标,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横看当今世界各国,凡是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都能在保卫祖国安全上有着绝对优势,而相反,国防力量相对弱,反而会被怀疑有核武器,会成为威胁世界的安全。再看近代之中国,由于贫穷落后,面对来自海上威胁,也更多的是落后应对,发展现代化国防力量,不仅是要显示国家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显示中展示国家的强大,才能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
        福建古田,一个具有红色“味道”的代名词,早在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不难看出,时隔八十多年后,再一次聚集古田,强调的不仅是思想政治问题,更重要的是新形势下如何打造强军目标,如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提高,从建国之初依靠强大的陆军作战,到现在的多兵种协同作战,从依靠人的数量大兵团作战,到现在机械化,高科技的作战体系,就需要改革,改革才能强军。
        三、军人——一声道,一生到,体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浓烈情感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灾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赴。他们是谁?他们是最值得尊敬之人,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这部分,虽是补充,但确有必要,能够做到把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前面的内容主要在讲述中国现代化军事装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这个过程,还不能完全调动他们的情绪,而这部分,恰好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展现了中国军人良好的素质与情怀。军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也是父亲的子女,更是子女的父母,还是一个家庭的担当,可为何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他们能够挺身而出,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就是要抗起使命。
        四、结语
        《钢铁长城》一课,内容较多,规模也比较大,展示的是中国现代国防力量,深层次是展现国家力量的强大,也正是有了这些现代化武器,中国的国防安全才能够得以保证。
        以前可能由于是教学新手,对教材之外的内容思考得较少,而现在拿到本科内容时不觉那种浓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油然而生,把教材知识和现代实际结合,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格局与国际关系,培养他们“睁眼看世界”的习惯。再纵观中国近代史,被迫打开国门到现在的主动开放融入世界,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价值观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并内化心中,而我们老师做的只要循循善诱即可。

参考文献:
1.张昕:《从中西历史对比谈中学生历史价值观》,重庆: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8年,第32页。
2.张玲俐:《历史教学如何立意更科学》,江苏:江苏教育,2016年,第7页。
3.陈卓,李栋:《对初中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的几点思考》,江西: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第9期,第25页。
4.刘明福,王忠远:《民族复兴大战略系列讲话体会》,决策与信息,2014.7—8.第8页。
5.朱幽梅:《初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的实践研究》,上海: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00.第38页。
6.何秀玲:《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材分析》,大连:教法探究,第11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