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曹文丽 吴胜南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曹文丽   吴胜南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振华学校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实,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与差。但从目前来看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或流于形式或还只停留在表面的合作学习,未能突破瓶颈构建新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文将就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实践过的“成长共同体”学习模式展开分析,其中采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供大家探讨或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成长共同体”小组学习模式
引 言
        我校是一所长期践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郭思乐教授的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生本课堂让教学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以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我们在生本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我校“学习成长共同体”小组学习模式,这种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迎来了全新的气象。因此,“学习成长共同体”小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小组内捆绑式学习的评比方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全体成员实现学习成长合作共进。另一方面,既减少老师辅差的压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一、科学分组——“学习成长共同体”的组建
        为能够有效配合“预研展评”教学流程的生本课堂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并获得想要的合作学习效果,我们对学生分组学习做科学的分配,让所有合作小组的人数与综合实力能够均衡。首先可以运用优差组合的方式。每班视人数多少分为7-8个“学习成长共同体”小组,每个成长共同体小组尽量配够6人(6人最合适)。如果全班是48人,那么每一组为6个人,共8个小组;如果全班为47人、46人......则第七第八组视班级人数平衡,允许个别组人数为5人或4人。然后全班挑成绩最好最能遵守纪律的8位同学为大组长(优生),由大组长一轮轮挑选优生或遵守纪律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组员。最后,留下最不受欢迎的三四名学生由班主任或科任作思想教育后,再动员大组长接收吸纳为组员。大家注意了,以上所说的三四名学生往往是班级里面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纪律表现都较为差的学生,他们不受大组长和其他学生的欢迎,分组时候经老师的思想教育和签订改进表现的协议,这对这几名后进生的触动很大,有利于以后他们严于律己,监督自己有更好的表现。  
        每月都有共同体成长各位成员的表现积分,个人积分的高低和小组积分的高低班科任老师都要进行汇总统计与公布。第二个月月初根据上个月学生成绩与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再分组一次(即每月分组一次),给予大组长权力按以上挑选组员的方式进行新一轮重组工作。这样的分组促进学习小组管理个人和自己管理自己,实现“他律”与“自律”双重约束。每月都科学分组一次,这是我们生本课堂“学习成长共同体”科学分组更深层次的构建内涵。
        像是在进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在观看了威尼斯秀丽的风光图片之后,使得学生认识到马克·吐温因为哪些因素挑选了小艇来写。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研讨”环节时一定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来实现教学。这是一个统领文章内容的问题,针对一些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难度。假如在班里进行一二次引导,一定会有学生快速的说出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其只是在旁倾听,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运用“学习成长共同体”优差均衡合作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借助优生的带领,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小艇的形态比较有特色”和“小艇的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其次还可以运用同等生合作的方式。一是优优合作方式。老师为学生安排部分富有挑战意义的学习任务,借助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其可以获得跨域式的发展。二是差差合作。在做完一项学习任务之后,要求学习困难的学生彼此合作,因为学习基础基本相同,其能够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进而让他们的能力也获得相应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本的教学时,针对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让其观察图片,以自己的语言、各种方式来描绘小艇的样子;但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让他依据课本,来进行解答。这种科学化的任务分配和科学分组有机结合,能够保障小组间存在的竞争更为公平与公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能够让学生相互帮助,一起学习与分享已有的学习资源,让能力强的学生变得更为优秀,也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帮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二、擅于思考、协作——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与人交往的重要形式,“学习共同体”实行的是捆绑性学习,学习间需要互相帮助、相互协调,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就能展现出自己与别人互相欣赏,彼此互相协调发展的良好姿态。在讲授每一篇课文的时候,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段落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学会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最终达到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的目的,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比如《猫》这篇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各小组的组长组织成员交流意见,概述课文主要内容,组内成员各抒己见,看看课文可以分几部分,并说出理由,再由各成员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这样,层次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优生带动差生整合理顺并确定分几部分,再由一个代表发言。由于组内成员都有参与,他们都获得了成就感,都感觉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肯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果不经小组合作探究便让学生回答,那么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一般是优生),就会直接站起来抢着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答案),进而影响到别的同学去思考,导致我们的课堂总是在为优生去设计。只要这样下去教学就只停留在面对优生的教学服务上,优差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差生得到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机会呢?我们“学习成长共同体”的设计是这样的:一是在组内的职责与分工方面,优生是组长或副组长基本不用在班上回答问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持纪律和通过探究来教会中差生;二是优中差生回答问题得到的积分不同,差生回答问题的积分比中优生的积分要高,所以我们往往促使中差生(编号为BBCC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另外,像以上提到的概括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为了帮助中差生思考与理解,在前置性预习作业的布置或在课堂上引导时都考虑了学生分层次分布理解问题的设计。比如为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掌握每句话每一段话的意思时,我们设计运用缩句的方式,将所有话都缩减成为“什么是什么”以及“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句式,之后再将每句话的意思整合起来,理清所有段落的意思,从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还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与文章主题体会写作的目的。学生在理清文章内容之后,进而联系其由单元与文章主题上来思考,作者想要讲述什么?表扬、批评、揭露什么?从这样的主题上进行思考,才能够了解到作者的真实意图,以及为何这样用词、修饰以及排版内容等。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与环境下学习,不仅给予每一位同学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机会,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还促使各位组员在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中有实质性更深层次的合作,不断提高小组团队合作探究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彼此尊重互相协作,勇于表达,敢于挑战,班级学风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达到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综合评价——“共同体”助力学生实现共同成长
        “学习成长共同体”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但假如没有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随之消减,很难得到落实,所以评价就变成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像是认生字词时,比较哪个小组在一定时间里可以更快的掌握;朗读文章时比较哪个小组朗读的更加通顺。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会意识到,为了集体的荣誉不可以只自己学会,需要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觉得身为小组的一员不可以拖小组的后腿,需要去主动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都能够学习到更多且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在这期间也要实时且合理的给学生更加综合化的评价,该评价务必要做到公平且公正。当然,让老师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提高小组成员自身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得学生以后可以更加自主的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当中,知道自己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优点,在以后的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利用自己所存在的优势,改正自己所存在的缺点,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收获成功,从而实现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一)每月每位组员每个学习成长共同体小组进行积分评比。
        (二)“学习成长共同体”的评比积分是这样操作的:
        1.积分项目主要有三个:月教学质量检测成绩积分(最高100分\小组)+平时表现考核分(最高80分\小组)+学科积分。
        2.成绩积分,取月教学质量检测中每个组员成绩之和的平均分,按比例折算成小组的得分(即成绩最高的小组得分为100分,其余小组得分按与最高得分小组的占比依次降低)。
        3.平时安全纪律卫生等考核,按最高得分小组为80分的分值计算积分(如做得最好的小组得到80分,其余小组按评比等级或80分-已扣分后的得分来计算)。平时表现考核分按班主任在班内定下的规章制度的考核来执行。
        4.各学科根据课堂上学生发言听课表现、背书成效作业质量以及比赛获奖等情况给每小组积分。语数英每科每月最多积分15分\小组,低分小组参照最高得分小组分值按比例给予积分。每科每月积10分\小组,但每个小组的积分仍然按比例计算高低,不可每个小组一样的加分。
        (三)表彰
        1.每月每班评选一个校级“最佳学习成长共同体”和一个班级最佳学习成长共同体”,学校举行总结大会对评选为校级“最佳学习成长小组”的同学予以公开表扬并颁奖。每学期结束,学校评比若干个优秀学习共同体;每学年结束,学校评选若干个优秀年度学习共同体。
        2.根据每月积分的高低还给各小组有一定的“奖赏”,编座位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习成长小组优先权。得分第一名的小组可固定座位在教室中间最前面!
        自从我们实施“学习成长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各班级每月班纪班风、学纪学风建设呈现迅速转好不断得到优化的发展态势。
        综上所述,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捆绑式学习探究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和自主学习手段,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应是一种提高生本课堂教学效率内在所需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期间,务必要先对全班学生做科学的分组,并配套评分考核机制,给共同体布置相应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让学生具有的主体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出来,培育其团队意识与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共同进步,更可以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欣.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6.
        [2]翟芙蓉.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对策[J].才智,2020(13):74.
        [3]唐淑丹.分析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J].当代家庭教育,2020(23):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