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语文要素有效落位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杨红兵
[导读]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提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导向与思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搭建了桥梁
        杨红兵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北京 100043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提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导向与思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搭建了桥梁。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将语文要素有效落位是近一段时期大家关注与探索的话题。单元导语中尽管有语文要素的引导,但教学中仍出现了浅层次理解实施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如何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如何从单元的整体出发,看语文要素的落实呢?笔者带领语文教师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从单元整体出发,设置任务,使要素落实环环相扣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中具有特色的单元,把指导学生的习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单元中的阅读指导也是直接指向写作的。因此,怎样在读与写之间自然架起连接的桥梁,逐步由读向写过渡呢?我指导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设置大活动情境,以任务群的方法串联起整个单元,让读与写的结合贯穿始终,最终习作目标的达成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而然。下面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三下第五单元任务群设计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设置了“我眼中缤纷生活作品展”这一学习活动情境,让活动撬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既激发兴趣,又调动内在学习动力。整个学习过程以“启动—探寻—实践—分享”这一个个阶梯式的学习任务组成,带领学生不断探究,逐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读写能力的提升,教师是怎样将语文要素落位的呢?
        1.1内容重组,有效联结
        教师并没有按照课文的内容一成不变的展开教学,而是将内容进行重组,如“初试身手1”和“初试身手2”,分别与《搭船的鸟》及《交流平台》进行组合,使学生的习作活动更具有层次性。在学习《搭船的鸟》一文后,立即将学习到的观察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体会观察之乐。在此基础上,学习《金色的草地》,之后学生继续积累观察方法,通过“交流平台”的梳理,再次小试牛刀丰富观察记录,完成相应的习作任务,为完成大习作做好了准备。
        1.2搭设支架,层层深入
        在整个单元教学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观察记录单”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工具。起初,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固化,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自主设计“观察记录单”,由此探寻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接着,伴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阅读,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观察方法,进一步运用“观察记录单”观察动物,植物,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最后,结合“交流平台”的学习总结观察的方法,再次修改“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交流中丰富感受,体会观察之乐。“观察记录单”既引导学生学习、总结、积累观察方法,又运用观察方法进行实践,开展习作训练。可见,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惯性向创新转变,由观察粗略向观察细致转变。在一次次的思维构建中,逐渐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加深对审美的体验。有了这样的基础,用语言表达心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从单元整体出发,促进迁移,使要素落实突出进阶
        统编教材在单元安排上体现了双线组元的特点,无论是人文主题的渗透,还是语文要素的实施,都体现了进阶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扶到放、由表及里的过程,学生的认知也会从浅层向深层发展。在小语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是怎样依据教材的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呈现有梯度、进阶性的学习呢?
        四下第一单元阅读要素与册次之间的衔接与梯度梳理框架表
       
        2.1“要素落实”在教材整体中的进阶
        观察上述表格,从整体来看,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进阶层次一目了然,这样的进阶层次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教师正是在备课中从整体出发,梳理出了清晰的进阶层次,进而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中找到切入点和落脚点,从而促使学生的素养稳步提升。低年级侧重通过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中年级则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高年级则是结合资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有了这一清晰的层次,我们就可以找到所教年级语文要素落实的聚焦点,长期坚持,步步扎实地去落实,一定会取得成效。
        2.2“要素落实”在单元内的进阶
        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要素落实的载体,但在进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要考虑单元内、篇章之间的顺序与梯度。关注要素落实的进阶,关注学生素养的有序提升。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就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下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进阶表

        在小语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除了古诗三首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三篇课文,它们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在本单元教学中呈现出有效迁移、适时进阶的层次,使单元的学习体现出学习的梯度,具有整体性,又具有衔接性。首先,从表格的横向来看,学生的阅读进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由朗读,整体感知阶段;第二是抓住关键句体会情感阶段,第三是感情朗读积累语言阶段。其次,从纵向来看,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的提升是有梯度的,这样做将语文要素随着课文的学习逐级落位,体现了由扶到放,由领读到自读,促进学生关键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2.2.1以示例引导阅读,由扶到放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是通过“泡泡”提示了关键句,但如何通过关键句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在全文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线索,理清层次,学生由此发现,课文依据地点的不同描绘出乡下人家不同的风景。根据这一特点,首先,让学生在脑中呈现不同的图景,把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从而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在总体认知的基础上,教师以一处风景描写为例,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风光的迷人之处。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感受其它独特迷人的风景。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关联前文,提炼信息,从而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2.2运用方法进行阅读迁移
        上述方法也可迁移到《天窗》的学习中。首先,了解关键句“唯一的慰藉”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问题自主结合上下文探究给作者带来“唯一慰藉”的是什么?找相关语句来读,体会思想感情。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师就更加放手,让学生在迁移中学习,在迁移中运用。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从课文的整体阅读中提炼相关信息,并有层次的呈现出来,是整体感知、归纳信息、体会情感、表达能力的有序提高。在此基础上进入《三月桃花水》的学习。此时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找关键句,自主运用方法阅读,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学习关注语文单元整体,关注语文要素随着课文的学习逐级落位,关注学生学习、素养提升的全过程。
        3.从单元整体出发,加强关联,使要素落实实现统整
        3.1文体关联,分层落实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教师前后关联,架起读与写,学与用的桥梁。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花钟》《蜜蜂》《小虾》、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语文园地这些内容组成。其中,《蜜蜂》一文写了法布尔通过蜜蜂做实验的过程,这篇文章为学生学习习作,写好科学小实验,起到了引路作用。怎样将阅读与习作巧妙勾连,形成教学的整体呢?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蜜蜂》一课文后的框架图深入阅读,构思文脉,练习写作。
      
        一借框架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思路,理清法布尔观察蜜蜂的过程,学生以教材中给出的“实验目的”的示例为依托,在阅读后理清实验过程,分清层次,明确实验结论,运用简短语言完成表格填写。
        二借框架图,引入科学小实验,为学生做示范。教师先请学生看“魔术小棒”小视频之后,借助框架图,让学生填写小实验的过程,学生借此理清思路练习口语表达,为完成后边的习作做好了准备,这一阶梯性训练给了学生尝试练习的契机,由读逐渐向写过渡。
        三借框架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路的有效迁移,将自己喜欢的小实验过程填写清楚并做叙述,使习作完成水到渠成。
        框架图起到了引导思维的作用,在方法、思路的迁移运用中,使思维更具条理,为学生具体、有序地表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2主题关联,分层落实要素。
        在实践中,教师以单元主题为“魂”,将作者的观点与所举事例相融合,以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体施教,体现了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整合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在“读学材”,更是在“学方法”,使学习能力提升在整个单元中融会贯通。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选编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说明观点,谈出了古人对于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写出经历,通过两位作家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需求出发,将古人的观点与今人的经历相联结,体现语文要素的落实,又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尝试解决自己阅读中的问题,学习表达方式,了解读书方法。学生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读书方法,但缺少对于自己阅读问题的反思,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将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打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文本的探究与解决自己阅读中的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课内走向课外,从阅读几篇课文,走向阅读一本书,从学习表达走向自己表达观点。
        3.2.1找准切入点,实现主题关联阅读
        教师让学生在通读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学习找到了切入点,并将三篇课文通过主题有机地关联起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古人阅读的观点;然后,再让学生找到与观点相关联的例子。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学生将按照例子展开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此时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学习方法,形成观点与例子连接的思维图示,为后面的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2给学生搭建支架,围绕主题深入探究
        学生有了前边方法的引路,接下来的探究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并将学习思考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在小白板上。此时,学生的阅读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自然而然地将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统盘考虑,思考更加深入。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要将阅读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关联,进而把握住内容要点,此时思维在阅读中得以培养。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将阅读批画的效果呈现出来,教师在过程之中随时加以指导。教师还以资料拓展的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3.3开展实践活动,围绕主题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教师结合日常的阅读积累,给学生推送小故事,进一步巩固运用关联阅读的方法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形成对观点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以本班学生录制的小视频为例,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小报、给文本加批注、积累摘抄等方法进行阅读积累,达到学用结合,读书明智的目的。这一课的教学,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以主题为核心进行文本的关联阅读,促进学生梳理、筛选、整合信息,在阅读中提升获取信息及思维能力,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同时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并促进学生将课内外的学习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学习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体现了三位一体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它引导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开放式的思维与创造力发展,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有效重组、恰当关联、适度取舍、整体设计,有序延展与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