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孔庆林
[导读] 初中作为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于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孔庆林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都乡双林寺中学  031100
        摘要:初中作为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于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生的年龄恰好处于一个叛逆的阶段,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因此一定要注重对于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有效策略
引言
        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未对语文课程教育形成影响。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正确掌握教材,认真研究语文教材,明确德育教学的入手点,还应解决好德育和中学语文教育相互间存在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唯有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状况。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正确引导中学生发现并分析文章中最震撼、最感人的语言文字,明确重点,形成共鸣,进而增强自身体会,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中学生,塑造其良好的思想与灵魂。
一、引导学生养成爱国的情怀
        爱国情怀是德育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自觉和自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以“我是中国人为傲”,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需要牢记祖先的光辉历史以及他们的优秀品质,并且在生活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去体现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文本都体现着爱国情怀,教师除了对基础的远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九年级下册第一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这两首诗歌都是以爱国情怀为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怀,能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祖国,肩负祖国发展的重任,需要认识到自己是祖国的未来,现在需要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可以从这两篇诗歌出发,开展一次主题探讨会,教师可以将主题探讨会的中心列为:我的根,我的国。学生需要在这次活动当中,通过对诗歌的分析进行发散性的学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见解,还可以用一些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去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两首诗歌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描写爱国主义情怀,又怎样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在讨论会上,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诗歌朗诵等方式去展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反馈。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上台讲一讲自己阅读了哪些材料,又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和爱国情怀,逐渐深化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领悟其中的爱国情怀,从而获得力量。
二、注重作文教育,推动中学生抒发情感
        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往往认为中学生知识写作素材的掌握与积累是提升作文水平的重点,而语文教师则难以协助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长此以往即会造成语文教师应用传统教育形式中阅读优秀范文,并且给中学生讲解有关写作技巧。许多中学生会认为此种作文教育形式乏味无聊,则更难以提升中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加之语文教师因应试教育产生的影响,认为中学生最好表现就是获得优秀的成绩,忽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基于此,即便转变教育形式也难以从本质上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习作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需求,这种命题应当具有相应趣味性,目的清晰明确,把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作为习作所需工具,因与学生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极易调动中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育中,让中学生将城市环境作为习作命题,使其通过对城市环境的了解,写一篇怎样改善当前城市环境的议论文。众所周知,环境保护始终是中国强调的重要发展战略,亦是人文素养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中亦明确提出,应使学生们具有环保意识,而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语文学科开展素养教学的关键路径之一。在中学生写作的议论文中均提到城市环境由于雾霾影响状况很糟糕,天空灰蒙蒙,上学均需要佩戴口罩。基于此,语文教师可凭借学生作文进行德育教学并实行延伸,根据渗透教育把我国历朝历代具有的环保条例与环保思想均渗透到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加强中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与珍惜资源的良好意识,创建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的优秀环境道德观,使中学生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规,而且在日后能够用实际行动参加到自然环境保护中去。
三、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三观教育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确保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针对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开展三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借此让德育深入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也可以让学生做手抄报,参加演讲和讨论会等,令学生接受良好思想的熏陶,挖掘其积极正面的情感,以此达到德育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组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朗读活动,在锻炼学生朗读技巧的同时,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到主人公抱有怎样的坚定信念,感受其高昂的情绪,以此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建立端正的人生观。由此可见,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成为德育开展的理想途径,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进行实践,以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语文教学和德育均体现出显著的成效。
结束语
        德育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生形成健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通过德育渗透,逐步完善其人格魅力,养成端正的品行,学生也能够在德育渗透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华夏教师,2019(20):18.
        [2]黄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华辞赋,2019(06):11.
        [3]石洪岩.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