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提高写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付海岩
[导读] 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
        付海岩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立足教材文本,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实施拓展性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等方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积累运用;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立足于文本,指导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够非常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对于语文教材研读教学的新的,提出以下几点在阅读教学当中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内容都是经过教育专家深入探讨研究确定的,有着非常好的教育价值,也有着极高的阅读性,能够充分满足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深入挖掘课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呈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进行展开,在知识呈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文本内容对于指导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运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的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深挖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事迹,了解作者张中行的信息以及文章创作的背景。并且要充分了解文章中几个关于作者和叶圣陶先生故事的背景。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叶圣陶以及作者的信息教学让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作者和叶圣陶相交多年,此文是叶圣陶去世三个月时所创作。这些背景的介绍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尤其是文章当中的几个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小事情,更不乏有趣的意味在其中,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解读事情背后体现出的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悟叶圣陶先生言行的待人以宽,对己以严的品格。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古文的解读,结合课文的解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立足教材文本教学,引导知识的积累运用
        立足于文本的写作教学,其中点就在于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以及文学手法的运用,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以及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并将之带入到作文的写作当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文本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的时候,从词汇方面来看,“翩然归来”“簌簌的落下”“草长莺飞”“衰草连天”“抽青”等都是非常文雅的写作词汇,通过这些词汇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从知识面来看,经纬度、物候、气象、动植物的自然现象等都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积累写作的素材;从写作技巧方面来看,通过课文的结构分析,能够让学生初步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一件事物的描述等等。通过文本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写作技法学习。其次就是基于文本进行习作练习,通过具体的实践写作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上例当中,课文的行文结构以及描述事物的角度和逻辑就非常值得学习,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结构列举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说明文的写法,描述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自然现象或者自己熟悉的一件事物。在实践习作练习当中,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分析文本作者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的文本内容凝聚着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作者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思想精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从文本中提炼出这些精华,然后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和探索。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解读和创作,并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特色,也就达到了指导学生知识积累和运用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教学中明确文章中作者利用对紫藤萝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感悟,这在古诗词当中是一种常见的借物抒情的写作方式。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将文章分成“赏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逻辑分明,情感层层递进,将紫藤萝作为线索,将回忆作为“催化剂”,催发出作者的感悟。同时这篇文章也是非常明显“起承转合”式的写作,“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视为“起”,作者对于紫藤萝盛开的景色描述视为“承”,作者的回忆则是明显的转折视为“转”,作者借助紫藤萝中一朵小花的“命运”表达自己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感悟,将作者的情感推至顶点视为“合”,完整展现了紫藤萝盛开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分析,让学生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生经过深入解读学习文本内容之后,再引导他们按照《紫藤萝瀑布》的行文结构形式进行习作练习,通过观察生活,结合对一件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分析研究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创作知识,并通过实践习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利用拓展文本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基于文本的写作教学并不是要“闭门造车”,捧着教材课本不放,一味进行研读和实践运用。在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写作技巧运用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阅历,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可以运用,有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为作文的写作提供助力。文学的创作是包罗万象的,丰富的阅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角去写作,有更加丰富的情感可以表达,对于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也会更加深刻,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思想饱满、情感丰富,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作为支撑,文学写作就会变得干巴巴无趣味。但是作为中学生能够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又由于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不成熟,通过亲身体会积累阅历的方式并不合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外书籍知识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读书学习当中去,鼓励学生多读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作者的故事变成自己的经历,将作者的感悟和思考作为自己的阅历。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这样学生能够有效丰富自身的阅历,同时为写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甚至学生可以直接借鉴课外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充实自己的作文,直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立足文本指导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路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深入分析研究课堂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写作能力、创作思维、知识面以及阅历等多方面进行文本的理解、阅读以及实践运用,综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8):41-42.
        [2]张效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0(09):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