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孟 涵
[导读] 随时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造力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价值
        孟 涵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随时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造力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我国也将创造力作为一种学生必备的品质与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的更加活跃能够有效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造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刻板,缺乏生活经验。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反复强调素质教育,即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事实上部分学校依然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到位。例如,相比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可能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高年级段教师,受到小升初的影响,教师更希望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为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对应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可能就会使得教师持续压缩课堂时间,进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理解知识的渠道只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想象能力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2)教学缺乏对创造力的关注。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个人想象力,比如,学习效果评价中就应该多选取一些跟想象力有关的题目。有些教师还没有明晰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因此教学中难免会忽视创新的渗透,比如有的学校在选择期末作文题目时,没有将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引入其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策略
        2.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营造生动健康的课堂环境。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潜能,陶行知先生在《育儿》一书中提出:“要释放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充满创造力和强大的精神,首先要了解孩子。”陶行知所倡导的“知识”与新版《中国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完全一致,并且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的理念吻合,并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核心部分。这些都鼓励教师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个性,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和需求有透彻理解,以及避免教师混淆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地位。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通常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陶行知还主张教育应整合学生自身的基础,并“过滤和利用环境影响促进和加强这种创造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主动认识到学生的个人需求,在无形之中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创新环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在尊重和鼓励创新的环境中和谐相处。通过这种方式的互动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言、思想和行为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显著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2.2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前的授课方式都是采用的灌输和背诵记忆的,学生被要求完成课文的背诵,他们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会让学生像木偶一样的学习,没有办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学到的知识无法融会贯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根据他们的差异来制定授课方案,引导这些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可以让学生事先搜集关于恐龙的知识,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恐龙的见解,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增加他们对恐龙的认知。然后教师授课时,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鼓励,让他们勇于发表意见和见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加学生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2.3保持并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前提。小学生时期是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烈的时期,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也会随之下降。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坚守住他们的童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无论在什么职位中或者多大的年龄都能够具备探究事物的兴趣以及好奇心。许多有名的科学家的成功并不是主要靠他接受了多么好的知识学习,而是他始终不变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是一百零一次的尝试,是为世界的事物始终充满着敬畏和好奇。所以语文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勇敢地发现和探索随心所欲地问问题。
        2.4增加情境授课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泼、跳跃,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思想就无法系统地形成特定观念,自然也无法给学生自由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表达,发挥想象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提升他们的自由创造力。比如在讲解《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节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学校的图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文章中勾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以及句子,再留出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如课文中写到“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这样的路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感悟力,也可以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再让他们说说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提出这一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的举措能帮助学生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思考就是创造的基础,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思考氛围,这两者综合运用,给学生自由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条件。
        2.5加强学科交叉、渗透,营造创造能力形成的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将社会前沿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目前我国神七飞船的发射成功,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动力,让他们展开无限的遐想。有的学生说长大以后想当一名太空飞行员,有的说想当一名航空技术专家,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这种想象力的激发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总之,语文教学活动,不应局限在教材内容本身,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将具有密切联系的跨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学习创造力进行有效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可以运用更多的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创造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三者只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强大的引导和教育合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锻炼与培养的大环境,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创造能力的魅力与价值无处不在等,引导其自觉投入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活动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摆脱固定思维摆脱套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小学生能够在想象的天空筑起一座知识的城堡,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国芳.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41.
        [2]张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2):97-99.
        [3]曹利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