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琴雪
永嘉瓯北第三小学325105
[摘要]“语文要素”贯穿于新教材的始终,体现了新教材的主线,是学生们学习语文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统编教材为主旨,聚焦统编教材,以凸显语文要素。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从关注整体,纵横联系,读懂单元教材;搭建多样支架,促使语文要素步步深入;单元整体设计,多角度展开,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语文要素,发挥统编教材这一大特点,真正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得以落实,开辟一条语文教学的新道路。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真正落实
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了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语文要素”贯穿于新教材的始终,体现了新教材的主线,是学生们学习语文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把握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掌握知识,提升水平。
一、以整体为出发点,把握纵横联系,读懂教材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善用慧眼在教材中国去寻找语文要素,制定教学计划,有步骤、有规律的逐步渗入,一步步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比如在解读三下第四单元时,要突出教材的整体性,把握纵横联系,真正读懂这个单元模块中要素的内在联系,把握其要表达的主题核心,了解语文要素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抓住这个单元所传达的灵魂所在。
1.纵向把握,读出发展
针对中年级学生们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可以借助关键的语句,让学生们学会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这是学生们把握内容的有效环节。从一上往后,其内容发展由简单到难,呈现螺旋上升趋势。通过提取相关信息,了解教材内容,初步去感知文本的内容所在,这是隐性安排。三上第三单元内容的解读以典型段落为主,让学生们着重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第四单元则是需要学生们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本内容,教会学生们借助关键性语句去概括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概括,进而培养概括能力。第七单元与第八单元则是通过一段逐步过渡为一篇,呈现出了组断成篇这一编排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们根据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把握语文要素发展,开启学生们句-段-篇的学习路径,把握句与篇之间的发展,逐步提升学生门的语言概括能力。
2.横向关联,读懂系统
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系统。中高段教材板块的编排围绕单元导语、口语交际、精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以及习作展开。三下第四单元,采用多层次递推,将单元阅读要素逐步落地。在篇章页部分开门见山,指出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要素。《花钟》与《蜜蜂》这两篇精读课文采用课后练习方式提示,在分工上略有不同:《蜜蜂》的课后练习是让学生们改写关键语句,以增加要素、改写摘句方式说明观察蜜蜂实验的过程;《花钟》课后练习则是找关键语句,与第三单元承接,让学生们利用关键语句去概括这一段的大意,考察的是通过学习转化关键语句,将其进行概括。通过在单元导语模块中任务提示,在精读与略读中掌握文章大意,掌握阅读方法,在交流平台中将方法总结,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将语文要素得以运用,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出段落大意。
二、搭建多样支架,促使语文要素步步深入
1.讲究多样策略,分步推进
一个单元具体的语文要素,分散在整个单元的方方面面。我们还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使得“语文要素”的推进更为扎实有效。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运用教学智慧,教给学生不同的复述方法。《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按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方帽子店》借助图表和提纲复述故事,也可以抓关键词复述;《漏》和《枣核》可画思维图复述,可以设计连环画来复述……我们要有意识地发现并创造方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方法,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2.把握关联性,步步深入
统编版教材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得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用阅读中学习表达,在表达中提升素养。在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阅读与表达的关系十分紧密。在《手指》这篇课文的小练笔部分,要求学生们以人的五官为主题,写出一段话,这样的安排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们得以提升文字的运用技巧与能力。在《童年的发现》这篇略读课文中,安排了“和同学交流有过的‘发现’的说话训练”。口语交际是以“我们都爱讲笑话”为话题,让学生讲好笑话,增强语言的风趣性、幽默感。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住他们他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真正能使学生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实践,学会用风趣和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
三、整体设计单元内容,全方位落实语文要素
说到整体设计,我们很容易想到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将整个单元打开,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比如单元导读课、拓展阅读课、单元梳理课……其实未必如此,我们应该更多地遵循教材,更好地结合实际,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才更有效。
1.充分发挥教材单篇内容的示例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促进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例子功能呢?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改变”主题展开,安排了四篇引人取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这一单元体现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在教学中,我们基于学情,我们提供一些适合学生的“提示”。其一,借助关键词,梳理框架。教学中,可以把关键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围绕人文主题“改变”,教学《大象的耳朵》一文中提出“文章中大象的耳朵是怎么变化的?”教学中借助关键词语,再提供“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引导学生连接,故事的情节就一清二楚了。有了这篇课文学习方法做铺垫,在学习《小毛虫》一文,学生就很容易梳理小毛虫经历的变化。
其二,借助课后示意图,巧妙“瘦身”。
教材单元本身就具有整体性,在落实语文要素中,不同的课文发挥了不同的示例作用,在这种多元的示例共同作用下,学生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只要我们从整体上解读教材,把握每一篇课文,每一项训练在单元整体中的位置,同样能体现单元整体性,有助于发挥教材的示例作用。
2.组合单元内部内容,建构学习合力
有时每个单元内部的内容是有着必要联系的,若将其进行必要的整合,形成一个大单元的学习体系,不仅能够释放碎片化的记忆的枷锁,而且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教材,整体把握,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比如二年级“走近伟人 学讲故事”这单元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四个板块:学习活动一:我爱学生字,读懂三篇课文。学习活动二:“伟人的故事,我知道”。精读《大禹治水》,学习讲故事的方法;略读《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抓住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学习活动三:“伟人的故事,我会讲”设置情境人物,借助讲述《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进一步深入感受伟人的无私品质,练习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学习活动四:伟人的故事,我爱讲。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内外读到的伟人故事。这样教的不是一篇篇课文,而是瞄准单元语文要素,解读文本也不再是根据单篇碎片化的挖掘教学内容,而是根据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整体设计“认识-迁移-独立运用”的学习过程,使“教课文到教语文”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语文课堂里落地。
统编教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清晰的语文要素,两条主线融合在一起,交织成了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张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慧眼,去挖掘那些隐藏在素材中的语文要素,充分利用这些语文要素去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语文要素真正在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星.追求完整的语文要素设计观[J].江苏教育,2019(65):60-63.
[2]温儒敏.在整体性观照下进行备课[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