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程群峰
[导读] 《学历案与深度学习》这本书阐释了在核心素养时代下课堂教学转型的理论思考与深度学习的学历依据
        程群峰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小学
        摘要:《学历案与深度学习》这本书阐释了在核心素养时代下课堂教学转型的理论思考与深度学习的学历依据。明确了学历案作为专业教学方案,其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经历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并获取有意义的学习结果。本书内容虽然大多是高中学段的教学案例,但其教育理念却引发了笔者以下几点思考,并在学科教学设计、课堂的有效评价中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深度学习;
        一、转变思维,成就更好的自己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思维方式,即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将乐于接受挑战,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基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学用具的使用、现代科技的应用、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打破固定思维,努力培养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创设成长型思维形态的作业设计,形成有效评价档案袋,用逆向设计的方法,从目标出发逐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搭建支架。
        二、迈向深度学习,提升美术学习力
        1. 探索多样学习方式。
        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学习方式转型。引导学生充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不断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及学习品质。以探究学习为例,书中提到了一个名词“深度学习”,它是从三维目标达成的学习到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提升的学习,是对学习力的培养,从感知到思考、再到创新。作为教师会习惯性把上好一节课归结在知识技能的把握上,但对于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美术学习的关键能力及美术学习的价值缺少思考、缺乏关注。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多样学习方式应从教师自身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环境,尊重学生、启发学生,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迁移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如笔者在“入场券设计”的课程中,设计了分析比较的环节,用几个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了入场券设计中图文协调的方法。这种知识习得的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2. 形成多维度学习。
        在知识技能习得的基础上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多种维度的学习,如跨学科学习、综合主题性学习、沉浸式学习等。跨学科解决复杂情境问题,如在“色彩的冷暖”“用色彩画心情”等色彩单元课中可以和学校心理课程相融合。学生可以从多维度、多感官来感受色彩的特征,比起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这样的学习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开展综合主题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一些主题化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完成相应的小目标。

因材施教不仅可以表现为设置不同终点,还可以表现为到达相同终点的不同速率。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课堂空间的“升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调查搜集信息、尝试创意表现等,并在综合主题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也许我们在未来可以利用现代影像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现实的空间,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对美有更加直观的感知。
        3. 设计多层问题导向。
        要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第一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导向。循循善诱,怎样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对于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导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从知识的记忆巩固走向问题探究,从浅层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之前的实践研究中,以五年级美术课“入场券设计”中归纳图文协调的方法这一环节为例。笔者先设计了比较直观且具有引导性的提问:“这两张入场券哪张主体突出?为什么?”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后,进一步追问:“图形是不是一定要大,这张是小的,合适吗?”提出问题的同时,克服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探究。再继续追问:“图案放大是不是都能突出主体?比较下这两张入场券。”提出问题的同时,创设学生探究的方法。经过几次关键性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归纳突出主体的方法。其中不仅有学生容易掌握的放大图形的方法,还有视觉重心、面积对比以及底图的关系变化的方法。教师的关键性提问就是给了学生“跳一跳”的路径和“摘苹果”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摘到苹果后收获成功的体验。
        4. 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设计。
        对于美术教学,美术作品就是最好的评价结果。通过学生作品的呈现可以反思教学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反思推敲,再次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入场券设计”时,制订的活动目标是知道“分割”“围绕”的版式形式特点。活动任务是利用一种版式形式,剪贴图形,进行设计。从学生的作业效果来看,80%的学生能剪贴出分割和围绕的版式,但是图形组合有美感的作业数量却不到30%,具体表现在主券部分和副券部分的分界不清,因此,版式显得有些杂乱。分析原因后发现:在“归纳入场券基本要素”环节,由于没有强调副券的作用,教师在示范时也没有强调留白的地方是副券的位置,导致学生对副券的作用和摆放的位置不清楚。因此,在作业表现时,部分学生设计的版式缺少美感。在发现这一问题后,笔者及时作出调整,在归纳组成要素时,引导学生知道副券的作用,并在示范入场券不同版式形式时留出副券的位置,提示学生副券位置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律,但也会根据不同的版式形式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讲解示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对于副券的理解问题,在进行设计时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把握副券的位置,作品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品完成后的评价不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思,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反思。
        深度学习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之一,它从教师“怎么教”发展为学生“怎么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艺术审美及创新精神的提升。美术教师要深化理念,打破固定思维,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夏季云.学历案与深度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7,(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