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临沂艺术学校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 要:中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是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综合能力而开设的。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思路出发,探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方式。在教学具体的过程中,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在授课时,放开传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发挥,真正领略音乐的真谛。
关键词:教育:以人为本:教材:实践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而在教育的领域中,同样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以人为本” 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且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因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更加要注重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制定教学方案。以实用为目的。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灌输基本的音乐理念,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真正能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美。
教育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 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通常是和两个 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 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 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 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 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 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我们大家所熟悉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在职业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的就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为本。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辅助课程,也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当前教育发展“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
二、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之间,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属于青少年的范畴,所以他们对于音乐的主动选择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多数都是对流行音乐感兴趣,而且随着“快男”“超女”等选秀节目的广泛传播,现在的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几乎达到的痴迷的程度。所以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上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这一特点,不能把古典音乐欣赏作为高职学生音乐欣赏课的主要内容,对音乐的欣赏应该和音乐产生的背景、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内容相结合。
同时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到选择流行音乐的比例与质量,特别是质量问题,现在流行音乐的产生,随着甚至也可用“音乐生产”来形容,面对这种每天大量出现的新的音乐作品,区分其质量的良莠,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作为音乐欣赏的内容,既能满足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当安排学唱优秀歌曲的内容,并结合课堂比赛、点评形式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让学生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学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现“以人为本”
教学手段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关于“多媒体”概念的标准定义还没有统一,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而多媒体技术也就是“进行多种媒体综合的技术”了。这个定义道出了多媒体的实质,但还太笼统。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一首音乐作品所涵盖的内容很多,有作者简介、代表作品、作品体裁、曲式结构等。这些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会显得枯燥,而若将相关的知识编织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声音和画面结合到一起,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与图像配合,达到一种听觉和视觉同步的表现效果,使观看者能够感觉一种真实的艺术感应来陶冶人的情感。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
美趣味的作用。
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实现“以人为本”
人文教育是一种发展潜力,彰显个性的教育。 音乐的本质就是给人们带来愉悦和美感。学生满怀希望上音乐课能轻松愉快,却发现同样也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那些1234的节奏和五线谱的小蝌蚪看得他们晕头转向,好不容易弄懂了一些,却发现已经快下课了。另外,在歌唱技巧方面同样如此,过多的传授只能让学生学会模仿,根本体现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和创造。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松开“紧箍棒”,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根据即兴创作的图片,创作动作和创作节奏等,不能让“导入、发声、学习、练习”等固定的模式来约束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想象,即使学生的全部结果是离谱的,我们也要给予赞赏和认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最宝贵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想象的翅膀,就不可能在音乐中翱翔。
音乐实践活动应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积累审美体验,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在實践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和分享等多种形式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开展实践性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特点,加强学习指导和课外辅导,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
应定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察,比较和分析经验和表现。熟悉不同类型的艺术,学会欣赏,理解形式和内涵的统一性,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以人为本不是口头上的空话,而是要落到实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绩,不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成就,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能学到知识,能达到美育的效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精神的境界。
参考文摘:
1. 聂珊.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30):155.
2.陈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
作者简介:王慧(1974.1-)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人,本科学历,单位:临沂艺术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