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章峰
[导读] 近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由原来的自由散养模式转变成唯读书轻劳动
        章峰
        安徽省铜陵市新苑小学   244000    


        内容摘要:近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由原来的自由散养模式转变成唯读书轻劳动。家长们普遍认为劳动家务会浪费孩子读书的时间,一切为了孩子,一切家务家长包办,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是读好书即可。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糟糕,孩子变成越来越懒散,学习态度也越来越糟糕,不仅成绩没有提升,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丧失了,所以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从小就得抓起。
        关键词:劳动教育  小学生   家务  体能训练
        中国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浸染,熏陶,很多家长秉承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理念,觉得知识分子,官员是不屑于在基本的劳作方面费时费力的。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念书,受教育和从事体力劳动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底层人才干的事情,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镇化越来越显著,很多家长常年居住在城市,孩子在城市就学,学业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前的很多体力劳动,砍柴、摘草、喂猪、洗衣做饭,整理房屋等等事务,现在都被机械化代替,洗衣用洗衣机,拖地用拖地机,洗碗用洗碗机。不要说孩子没有家务可干,就连家长家务活都少了至少一半,再加上学习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整个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学历的提升,把劳动服务行业看成不务正业,所以就是不会做家务显得情有可原,甚至认为一个女孩会做家务是不独立的体现,一个男孩会做家务是懦弱的体现,以后在婚姻生活中无法拥有主动权。学校中也从原来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成了为升学的压力,不断的增加文化课的比率。劳动课应该消失在历史舞台。这样的结果就是天天提倡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却越来越多的人成年后连最起码的自我服务都不愿动手,这对将来我们的社会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那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思想行动是先导。家长、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转变只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业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同时对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各种心智都不够成熟和完善,所以从小学生入手抓劳动教育更有快捷、更有效。小学生对老师,家长也更有依赖性,所以转变家长思维,就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家校并进,拓宽劳动渠道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发表过这样的论述: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好教育。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结合,就难以完成教育的任务的。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目标,“劳”在最后一位,但它和德智体密切相关,德育的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所以发展小学生劳动教育要明确目标,这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一个劳动习惯好的孩子,他的各科成绩也相应的更好,在家里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衣、吃饭、拖地、洗衣,学校开设劳动课,并且把劳动课上升到同文化课同等的地位中,配齐劳动设施、工具。学校每周规定时间组织劳动,比如学校除草,大扫除,整理校园,整理寝室比赛,种花,种菜,去小区搞卫生,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抓住劳动课堂,进行热爱劳动教育,同时尊重学生的脑力劳动,珍惜学生的个人创作,分享劳动成果。


   利用简单的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叠被子,洗手、洗脸,刷牙漱口,这都是学校的劳动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同样的要教师要讲清晰做这些小事的规则和注意的事项,使之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整合资源,化“劳累”为“乐作”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的劳动教育安排给孩子的任务要由易到难,比如根据小学生年级的差距,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安全他们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洗涤衣物;三、四年级的孩子负责教学拖地,清洗窗户,打扫天花板;五六年级的孩子可以尝试做饭,打扫校园环境卫生,这些任务的分工,孩子们做起来会有信心,可以通过稍微努力就把任务完成,孩子们在这些有益的活动中,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也能通过辛苦的劳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家务劳作中,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激发孩子劳作的兴趣,比如开展“家务劳作我最棒”“我是爸妈的小能手”“打扫卫生,我能行”,这些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劳作感觉到这是一件有趣又好玩的事情。同时开展公益劳动活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比如:植树、护林、清扫街道、帮助姑姑老人;加入种植,饲养,编制等等活动,制作一些小礼物,又将劳动和智慧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孩子珍惜劳动成果、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三.角色互换,打破性别刻板
        教师在指导孩子劳动活动中,要打破刻板印象,选择什么样的活动,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不是一刀切的就是男生做这个,女生做这些,可以把劳动项目细致的分成好模块孩子自己选择,对他们有兴趣,有难度,有挑战的活动。有些男生也可以精心的制作出手工,用灵活的巧手编制出精美的工艺品,女生们也可以自制出粗糙的刀客木制品,并且男女生因为在思维方面的差距,相互合作和互换角色反而能够制造出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角色互换,男生们更加的专注和细致,想象力得到提升;女生协作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强,逻辑更加的严谨,这对学生学习和巩固书本知识,无疑是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和家庭、社会活动相结合不仅仅针对文化科目的“三好学生”,而是所有对劳动厌烦,漠视,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有些好孩子成绩很好,但在家里确实邋遢,懒撒,不但不体谅帮助父母,连自己的三餐四季都无法自理。建立好爱劳动的活动岗,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劳动体质。同时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社会化,做志愿者。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双手劳动创造智慧,有选择性的进行活动项目,达到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外,还要注意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参加校园内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各种公益性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锻炼意志,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良好美德。
        参考文献:
        [1]陈甫斐.小学体育课渗透劳动教育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22(11):59
        [2]徐革.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A].创造美—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专辑)[C].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