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和法制渗透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许长宝
[导读] 数百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学家便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
        许长宝
        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   250300
        数百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学家便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至理名言。《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不但应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在德育和法制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下面我就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在导语中渗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好的导入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前提条件,而要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导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因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设计有关导语时,要能够做到精心设计,深刻挖掘教材当中有用的知识,以此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如于婷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一课的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客人”,接着在悦耳的鸟叫声中出示鸟儿的多姿多彩的图片。这样的导入把学生迅速地被引入到课堂内容的教学当中,并且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感染了——鸟儿多么美好啊,我应该爱护它们。
        二、在课文教学中渗透
        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像是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作者在文章当中表达的感情,一定会对读都有所影响。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水平的限制,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以及对于问题认识的不够全面,很多时候不能深刻地理解出文章所传达出的言外之意,因而,教师在讲课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读出文章当中较为深刻的含义,从而达到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如万清老师执教的《草虫的村落》一课中,万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感叹:“草虫的村落里蕴藏着多少      啊!”学生步步深入地感受到了草虫的村落的多彩、和谐,也让学生从内心深入感受到草虫的村落也如我们的社会一样,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让它们生活得同样幸福美满。
        三、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小节是对一堂课的总结,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思想情感方面的。一个有创意的小节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也能更好的达到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如于婷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在理解课文之后,追问学生:“‘我’只希望父亲不是猎人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相机告诉学生:“为了保护它们,各国都颁布了保护环境的法规。”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
        张琪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在课堂小结时也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人们之间那种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美,从而落实了德育目标。
        四、在简介作者生平中渗透
        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材料,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鲁迅先生为了唤醒国民的精神,弃医从文,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下,用笔作刀枪,和反动派进行着不屈的斗争;老舍先生居功不傲,把自己比作文艺界的一名小卒,日日操练在方桌和小凳之间,用笔作刀枪,热血洒在纸上。还有杜甫、李白、韩愈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我们要经常搜集整理,不断积累,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
        如宠宁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在介绍作者岑桑时,引用了一段话:“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用作者的经历和名言给学生心灵留下深刻记忆,渗透了道德教育。
        五、在习作指导中渗透
        人们常说“人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可见一个人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先有好人品。特别是新课改的的大环境下,作文的设计更趋向于关注社会民生、关注自我,所以,语文老师应好好把握住这快阵地,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便使学生写出高品位的文章。
        为此,我经常提醒学生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写作生活”,在这一情境之下,学生才会有第一手资料,才会认识到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做出正确的评判。但是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毕竟很狭窄,比如以“感恩”“关爱”为话题的文章,学生所写的大多是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关爱,这时候就要加以引导,提醒学生不要仅仅做“爱”的接受者,还要施与爱与关心,让别人来感激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于什么事情都是从自身这一角度去考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养成自私的毛病,通过作文,加以正确引导,渐渐的让他们懂得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甚至面对关爱,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起来,从而写出具有健康思想的文章。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方法之外,教师还能够在作品背景介绍、学生朗诵、理解名句、拓展阅读等环节中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渗透。总之,一句话,德育和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无时无处不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语文教师,应依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时时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