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张珍宁
[导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美术教育逐渐重视

        张珍宁
        成都市东部新区贾家小学  641421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美术教育逐渐重视,在当前新课改发展下,各个学科逐渐发生了融合发展趋势,其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以语文融合是普适性最强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见解,且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术教育;学科融合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课程,语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力与综合素养发展。同时语文不仅存在于语文学科,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仍可以通过同和语文学科来达到相辅相成。而将语文融合美术教育,便能够给予学生“情感”启示,积淀感性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作用。
一、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意义
        (一)语文与美术学科存在广泛关联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语文的文学艺术与美术艺术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均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古人以诗词赋予画作灵活,以画作彰显文字魅力,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因此语文和美术它们不能应当各自独立存在于封闭的学习系统。语文与美术因为具有天然的广泛关联性,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中,更应当将语文与美术进行紧密结合,使它们相互促进,从而体现文字艺术与美术艺术的魅力。
        语文的文字以及美术的画作,它们都是以“美”吸引人们追捧,在教学活动中,两者所具有的关联性在于它们都需要实施美育教学,如此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才是完整的。“大语文”观念告诉我们,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新闻、广告、标语、思想、语言乃至于生活中的各种事宜,都可以视为语文的“美”,对于美术教育亦是如此,我们对于“美好”的描述,均需要通过语文彰显,因此将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相融合,即体现出了文字艺术与美术意识的相得益彰,也凸显了人文艺术之美。
        (二)文字与美术相结合有利于激发情感
        文字与美术都是属于一种独特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单独的文字描述,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以及晦涩难懂,而单独的画作展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仅仅只能感受到作品上色彩的绚丽,亦无法体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而将语文与美术相结合,以图文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不仅能给予人们更加直观的欣赏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与创作时,能够给予他们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对于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具有促进性作用。


        (三)辅助学生深入探究美术世界
        审美既是一种欣赏方式,而欣赏无法脱离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独的美术教育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美术创作技能,但无法让学生深入探究美术世界,无法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思想与境界”,从而无法体现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而将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相结合,通过语文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语文的教学方式,通过文字结合美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文字与图像描述,更加深入美术世界,让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创作能力,对于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也具有促进性意义。
二、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以文字描述帮助思维活动
        美作品欣赏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教学项目,而美术作品欣赏不仅仅只是有对作品的创作技艺,更多的是以感知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故事等为目标。虽然作品欣赏通常是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进行的,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因素影响,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因此对于多数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无法产生共鸣,进而在思维活动层面无法具有更多的感受。因此,将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相融合,教师首先便可以从美术作品欣赏教学着手。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与理解美术作品的介绍去感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文字助力思维活动,这样便能力弥补学生阅历与理解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二)图文结合体现艺术内涵
        图文结合是现代艺术创作的主要形式,同时图文结合相较于单一的美术创作,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更能够体现美术的艺术内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渗透语文学科的方式,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比如春节到来,教师想要教学生进行有关“春节”、“福临门”的美术创作,便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接以“福”字的形状进行美术创作,然后再辅以各种祝福话语,这样不仅展现出了春节气息,也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同时也体现出了语文融合于美术教育,在美术创作上使作品内涵能够更加直观的得到体现。
        (三)添加语言展示作品内涵
        添加批注是现代美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是其他人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师将语文学科充分渗透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做一个小小的日记,只不过其记录的是一幅作品的创作历程,因此添加批注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了自身的作文能力。将在美术创作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教师可以每当学生创作了一幅画时,让学生将自己在画画时的想法写下来,或者先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按照批注进行创作,为自己进行美术创作提供有效支撑。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能够使文字艺术与美术艺术的魅力得到共同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也更加能够直观凸显美术的作品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美术审美能力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梅馨月. 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