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先学后导”模式,优化初中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刘健
[导读] 为迎合时代的发展,优化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出“先学后导”的新型教育模式。

        刘健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潘集镇左王学校 237493
        摘要:为迎合时代的发展,优化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出“先学后导”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目标。然而,由于主客观等各种原因,“先学后导”的实践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先学后导”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初中语文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先学后导模式;语文课堂;语文教师
        “先学后导”通俗来讲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前,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在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在主导地位,学生基本都是被动的“被牵着走”,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先学后导”教育模式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讲解具体措施。
一、将课堂主体从教师转到学生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课堂讲解什么内容、学生能学习到什么东西、课堂上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等等关键或者不关键的信息和内容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和实施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去发言、去提建议、很难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建设中去。更有甚者将答案中的参考答案当作唯一答案进行教授,对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危害重大。
        因此,要想让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让教师们改变旧的教学思想。“先学后导”就是对课程改革思想的具体指导,教师应该转变思想,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自己的思想的到充分的释放,探索的更多,走的更远。
二、教师应充分理解“先学后导”的概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单刀直入,直接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这样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而“先学”是指教师先进行简略的指导,提出相关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预习。学生先自行思考,并在课下与同学们思考还可以促进学习氛围的营造。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参与感,增加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后导”指的是在学生自主预习并充分思考之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思考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剩余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思考结果时应摒弃标准答案的陋习,对学生的长处进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点拨。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时应尽量能循循善诱,切忌太过严厉,让学生的表达欲受到打击。相信教师们有理论基础之后,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三、勇于创新,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任何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班级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但同时教师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在课堂上与自己积极的互动,希望学生可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先学后导”就是可以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方法。在以往课堂中学生上课呈昏昏欲睡状态、不然就是积极性不够,一直低着头不回答问题,也不与老师互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宜,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形成了学生越来越没劲、成绩越来越不好、老师越来越着急或者干脆放弃的恶性循环。
“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导部分(向学生展示课堂目标,给学生布置相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先学部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思考问题答案,并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后导部分(对学生思考结果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解决问题);总结部分(对当堂的重难点进行总结等)。
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以“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来进行教授的话,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先空出十至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课文。本篇课文,教师就可以将任务定为通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词,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文章的心情;找出作者描写了那些事物;找出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除了第一个任务,其余任务教师可以分组,让小组分别完成任务,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压力,同时当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少就可以有更高的专注度,同时会思考的更细致、更全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回答组内的任务讨论结果。教师应合理安排,尽量让全班同学都回答过问题,切忌总是提问同样的学生。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并对问题回答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应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对不懂得地方继续提出疑问,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教师可以不用再唱“独角戏”,教师不需要再整节课都不停的讲解。同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表现自己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嘘唏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提高了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状态和反应不断调整课堂节奏和进度。
        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发现,“先学后导”的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从传统的讲台下的听讲者转为课堂上的参与者,让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们有发挥思想的平台,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让我们一同等待“先学后导”思想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为教育行业做出贡献的时刻。
参考文献:
[1] 叶伟雄.推行“先学后导”模式,激活初中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下),2015(1).
[2] 汪丽丽.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