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在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宋红进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宋红进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    43041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变被动课堂为主动课堂,给学生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高效、有效的语文课堂建设。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优化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传统的单纯以课堂、以书本、以个人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无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活跃性课堂氛围的构建。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中倡导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师以多媒体来开展教学,能借助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具象的教学情境,增强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增长。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良,是语文教育的未来趋势,也是有利于优质课堂环境构建的主要方式。
        (二)适应学生学习需求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理念中,学生成绩的提升已然不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学生读写能力、思维发散力、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教学目标趋于多样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教师可以不再将课堂变为自己的主场,而是在授课中以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该类教学方式真正适应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让语文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文字教育,教师在此影响下也会运用有效的课堂时间,为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三)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较为关注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在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质量存在下滑、停滞时,教师便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教学环境的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语文是基础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有限,而部分教师在授课中用同种教学方法,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帮助教师从教学需求、学生心理需求等来审视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找出问题并改正问题,实现对教学质量的针对性提升,保障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一)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中倡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达成此类培养目标,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结合教学需求及学生需求,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环境。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教师的教育目标。为达成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充分培养,教师可借鉴读写结合方式,在授课中通过学生对课文优美词汇及修辞手法的学习,及时以此为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为达成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中应当结合当节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他们感兴趣,且不失教育意义的课堂提问,通过学生回答本身、以及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修改等,逐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
        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我会先让学生通读一段课文并进行文章翻译,通过学生的回答明确学生的翻译问题,再对学生进行问题纠正,该方式能同步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会经常使用的方法。
        (二)趣味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传统性较强的科目,语文教育本身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广泛、较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途中的绊脚石。为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抱有探究欲,教师可进行教学方式的趣味化改进,具体的改进方法分为以下两种:第一,教师授课语言的趣味化。教师幽默的授课风格能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带来帮助,让学生真正“喜欢你上课”“爱上语文中的幽默”,为达成此类效果,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设计,以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典故、人物趣味点评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进语文学习中。第二,教学方式的趣味化。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为保障教学氛围的活跃性,教师可利用如“师生互换授课”“电影片断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辅助授课。
         (三)自主性学习环境提升教学实效性
        学习中的自主性永远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念,在保障一定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衔接性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应问题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一组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主旨、人物感情等。此外,为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课前预习环节重视起来,在本课完成后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新课开讲时利用问题探讨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获取学生的预习疑问,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预习疑问的探究学习,让教学真正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保障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势必迎来一场改革潮流,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其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在新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为学生设计多样性、趣味性、自主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丽玲.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3):42.
        [2]马智勇.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师教学方法转变探究[J].高考,2019(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