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视角下教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践行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杜益丹
[导读] 在幼儿园的整个课程发展中,我们确立了“生活中学习、玩学中成长”的课程理念。
        杜益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三江幼儿园    311258

        【概要】在幼儿园的整个课程发展中,我们确立了“生活中学习、玩学中成长”的课程理念。我们认为:幼儿的成长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的视角去理解儿童、发现儿童、支持儿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在直接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逐步学会学习,促进幼儿在体验、参与、探究和管理的过程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能力、学习品质。
        【关键词】  
        一、审视:教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现状剖析
        (一)基于教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思考
        1.教师支持的关键问题思考。
        生活中深挖各种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形成统一的素材,运用整合到课程当中,这是优秀的教师往往具备一些特殊的品质,而一般的教师会依靠现有参考材料,周而复始重复同样的主题计划。学会支持幼儿,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限制,而是把教学做到专业。借助特色课程的开发,引领教师基于向别人讲述课程实施教学中观察到的幼儿故事、案例、或者新增加的材料、工具等,并反思这些观察到的数据能否让幼儿的活动得到延伸,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自己有意义的“工作”。
        2.教师支持的关键驱动引领:结合教师对于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整任务的时机与方向。主要是在教师执行课程的过程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意识与行为,帮助教师有目的调整活动内容,对预成与生成的活动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尤其是在实施生态玩美课程中一些拓展的活动,原发性活动,或者基于主题背景的活动,都需要教师时刻把握教学的目标,并有效的开展活动。
        (二)基于教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1.提升满足幼儿实际发展需求。
教师课程实施中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能力,关注课程理念和目标,理解幼儿的发展是从兴趣中启发、审美中提升、创造中体现、主动中学习,拓展的并不仅仅是内容,而是将课程的目标进行升华,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更是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的长远意义。
2.推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是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质量意识与主动行为的体现,幼儿的学习关键在于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活动,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能其能全身心投入的环境,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拓展他们的经验,就是推动课程发展的要素。
        二、行动:教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新样态
        (一)捕捉链接点:让幼儿在“玩美”游戏中建构学习脉络。
        1. 优化核心材料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学习。幼儿的美术活动定性为儿童的精神生命活动,是儿童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幼儿美术经验又是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的基石,是在儿童不断的操作过程中进行,忽视幼儿操作必须要有的材料,那也就失去了美术学习的意义!我们认为必须扎实幼儿美术经验构建的载体,寻找促进幼儿美术经验有效提升的方式。材料与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材料即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又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要通过优化材料的使用和投放,让材料成为美术经验构建的载体,让美术经验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基石。
        2. 有“感应”的环境支持幼儿主动建构学习。
        有“感应”的环境是指能够对应幼儿的需求,是他们想要尝试与挑战,能够激发其好奇心与积极性的环境。教师为幼儿提供陈列物以及铺垫审美经验的能力,随着项目任务的主题不断更新环境的能力,投放美术材料和工具的能力等。课程内容与环境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艺术经验和能力,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二)寻求升华点:让幼儿在“玩美”体验中充分体验、大胆表现。
1.有效的师幼互动助推幼儿学习。

工作坊游戏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把工作坊自主游戏创设成为一个包含真实情境,需要幼儿去探索、解决、学习的游戏场所,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潜能,并不断拓展,发挥游戏的真正价值。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介入和指导,怎样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是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建立“教师工作台”的目的当时很明确,当孩子在工作坊游戏的时候,教师除了关注孩子活动以外,还可以做什么?教师能用怎样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才不容易过多的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
2.运用项目教研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师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专业人员。激发、引领学习品质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幼儿园教师、课程、环境、管理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提供积极的支持。
        (三)筑牢中心点:以儿童视角为幼儿发展保驾护航。
        1.提升教学观察能力,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重视游戏并为之建构环境,深入观察幼儿活动,并且客观的进行分析,并反思现阶段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计划是幼儿喜欢的还是自我主导的。教师通过“反思研学单”的深入阶段,寻找到课程实施教学的观察技巧与记录能力。如课程中的项目主题实施本就来源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人、事、物,教师需要学会观察,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契机。
        2.建立反思性教学模块,支持幼儿的情感表现。建立反思性教学思路,需要建立起发展性教学思维。教师要依据反思的问题学会调整工作坊游戏的计划,现有计划与已有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新的适宜现有幼儿发展的课程计划。教学模块的设定需要进过周密的研讨与交流,结合幼儿现有的活动模式,教师必须要有条理的进行整理,才能总结出有效的发展途径。如在实施特色课程中,“新年”是我们的传统佳节,是幼儿生活中实实在在体验过,因此在开展新年系类特色项目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适宜的教学模式,是否以主题式开展,还是以项目式开展,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建立课程实施思路,规划教学内容与方式。
        三、成效与反思
        在幼儿教育蕴含着许多的智慧。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摒弃那些按部就班看,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实施的自我认为观点。需要
1.美好引领——做实践操作的引领者
        教师在视觉艺术教育中应当遵循一般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基本原则。在美工坊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和其他成人聆听自己的想法,为他们的探究提供帮助和支持。因此,教师首先要作为一名实践者跟随幼儿去了解、感知材料,在自身体验与理论之间建立联系。当教师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要开放性地将艺术纳入其中,并且对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负起责任,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来探索、制作、鉴赏。
2.对话儿童——做观察解读的研究者
        基于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美工坊教育是促进幼儿多领域整合发展。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观察者,在浸润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形成走进幼儿,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幼儿在过程中收获的成功而喜悦;为他们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勇气而自豪;更为他们在互相学习与合作中成长而欣慰。
        3.共同成长——做学习发展的合作者
        美工坊的制作是加工材料的加工,改变材料形态,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施工过程。由于材料的性质它与形态、创作的意图、创作主体的审美观点的不同,手法制作的技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与幼儿共同成长的个体,不再是教师的角色,而是一个能与幼儿对话、理解幼儿想法、推陈出新、给予智慧分享的伙伴,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专业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德布?柯蒂斯 马吉?卡特著 《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
        [3]安?S.爱波斯坦  伊莱?特里米斯著 《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