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范晓霞
[导读]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了美术教学并利用此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绘画技术水平,

        范晓霞
        云南省昭通市特殊教育学校 6570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了美术教学并利用此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绘画技术水平,幼儿在美术教育中可以对各种与美术相关的元素产生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够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且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实际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着教学质量,应改正误区并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误区;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现每位幼儿综合能力稳定且快速成长,美术是幼儿园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中的重要课程,通过此课程能够让幼儿正确认知绘画艺术、可以对不同的画作进行评价,在有效培养幼儿绘画技艺水平的同时能够自主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实现幼儿既具备实践能力,又具备创新能力的目标,以下内容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挖掘,并提出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一)美术教学中存在误区
        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保证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化,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目标偏离的问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绘画技巧,在实际教学中会为学生布置较多临摹学习任务。由于幼儿的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且产生的行为都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参与教师布置的临摹学习任务时会因反复性临摹而降低学习兴趣,进一步降低了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1]。另外,每位幼儿的成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动态式的教学手段,掌握每位幼儿的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采用固定式的教学手法而未能达到有效的教学过程。
        (二)未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而降低幼儿学习兴趣
        较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仍然是以绘画教学为主,而具有实践性的手工制作与趣味性的艺术鉴赏却未在教学活动中过多的设置,导致幼儿在学习美术知识时未存在较高的积极性。另外,在开展绘画教学时也只是围绕教师设计的要求开展,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并未存在自主选择与自主创作的过程,不能实现幼儿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2]。
        (三)未充分体现出师生间的互动性
        幼儿在学习中会表现出注意力不能始终集中于课堂中的现象,需要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与幼儿产生良好的互动过程,促进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教学内容中保证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未充分体现出师生间的互动性,教师与幼儿存在互动的过程只是局限于问答模式中,幼儿会因不理解、胆怯等因素而不能回应教师,导致仅存的互动过程也未有效存在,比如教师在引领幼儿绘画时会提问幼儿:“你们觉得我手中的这幅画好看吗?”学生无论是回答好看还是不好看,教师都会继续开展后续的课程:“我们今天就来画这幅画”。这种教学过程未重视幼儿的选择权,在降低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也未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
        (四)评价缺乏科学性而未能发挥出评价的作用
        评价是美术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美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融入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成长,但是要求教师在应用评价措施时需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美术教师需要挖掘出幼儿作品中存在的闪光点并鼓励幼儿不断增强自身的优势,再利用婉转的方式也就是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让幼儿接受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实现学生的艺术水平显著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中的美术教师却过多的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幼儿耐性较差且遇到困难时会选择逃避困难,美术教师采取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幼儿认为绘画对自己具有太大的难度,导致幼儿在后续开展的绘画教学中严重缺乏学习兴趣。
        二、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并保证目标科学合理化
        美术教师应明确每位幼儿在思维、个性、生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在引领幼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应针对每位幼儿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位幼儿在学习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艺术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一幅作品,并观察幼儿绘制而出的作品掌握每位幼儿的技艺水平。在了解每位幼儿拥有的实际水平后可以根据每位幼儿拥有的不同优势与劣势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利用教学方案扩大优势或者是改善劣势,进而达到逐渐提升幼儿艺术水平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内容保持幼儿兴趣并促进幼儿特长的成长
        美术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开发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开发时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开发可保证教学内容适宜幼儿学习并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成长。教师可以将手工制作类的教学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但是要保证引入的手工制作简单化可实现幼儿自主完成。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对美术的理解,从生活中挖掘出与美术相关的事物带到课堂中来。在幼儿挖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对美术的认知,并且可由幼儿自主选择美术作品,在带入到课堂中后能够积极地跟随教师的要求开展美术知识的学习,可实现有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艺术水平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要注重与幼儿展开互动积极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教师在引领幼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应在开展过程中与幼儿加强互动,因为通过互动可促进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存在的学习问题、可以让幼儿获得良好的引导而提升对艺术的认知程度及技艺水平、可促进学生艺术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快速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直接带领幼儿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而是每一步都要采取引导的过程让幼儿自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及如何开展作品创作,可显著提升幼儿的艺术思维且掌握了技艺并提升了艺术水平。
        (四)在实施评价时要保证评价合理化
        教师应明确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喜爱美术且能够不断完善自身达到提升艺术水平的目的,教师在评价时应避免只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而是要站在幼儿的视角挖掘出幼儿作品中存在的亮点,赞扬幼儿的亮点激发幼儿更加喜爱美术并在后续学习中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对于幼儿存在的不足应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进行改善,比如教师可以对于存在的不足引导幼儿:“这个部分你有更好的绘画方法吗?会让你画出来的作品更加漂亮哦!”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够激发幼儿积极发展自身优势的欲望,还能够接受教师指出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结束语: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时会利用美术教学活动增强幼儿的艺术水平及审美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美术教师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方法,在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艺术思维去创造艺术,可有效促进幼儿艺术水平的提升并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姬荷.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J].中华少年.2019,(35):14+16.
        [2]张艳菊.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31):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