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春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火青中学 441204
摘要:初中化学课程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把握知识点与实验技能的教学,还应贯彻学科核心理念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对化学的学科认知,对化学产生兴趣并巧妙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文章从目前初中化学课堂现状入手,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弊端,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化学是初中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对于毫无基础的初中生而言,既是转变学习成绩的机遇,又是面对新鲜事物的一种挑战。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在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感受化学对于生活和世界的影响,借助实际实验展示与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全面了解,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传统初中化学教学课堂都暴露出了问题与教学弊端: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趋向应试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延续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针对知识点与考点进行大量讲述,不关注素质教育对于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只看重考试成绩,教学方式单一死板,枯燥的课堂让学生学习进度缓慢,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虽然短暂性达到一致,但是并不利于长期教学工作的开展。
2、学生在学习中地位被动,学习兴趣低落
教学课堂的设置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参与感与互动感,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感受不到化学学科中的趣味与对生活的影响与改变,因此学习兴趣低落,学习动力不足。
3、课程设置重考点,对实验与实践不重视
很多教师仍然遵循以前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设置大量考点与知识点的讲解,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内容或是趣味实验毫不重视,只要是试卷不考的内容一概跳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一定误导,只能跟随教师的进度与节奏,无暇感受化学的灵魂与奇妙之处。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与实现途径
初中化学是科学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初中第一次开设的学科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帮助,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对生活中的化学有所了解与掌握。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于实验的重视与实践,通过实验性课程的创设与普及,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探索与讨论,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身影,教师在教学之中应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化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中,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的思考与判断。
三、初中化学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多元化策略与方法
1、让初中化学走进生活,让情境重现课堂
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时,难免会在学习陌生知识的时候有所畏惧与担忧,这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场景,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好奇,感受化学强大的学科魅力。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生活化元素,让生活情境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身边的化学知识,丰富对生活场景的认知,从而提升核心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一瓶未开封的可乐开始课程的导入,通过提问“大家在喝可乐之前,是轻轻拧开瓶盖呢,还是大力摇晃瓶身呢”让大家联想实际生活经验,在大家都说轻轻拧开瓶盖时,教师又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样做的原因。当大家回答大力摇晃可乐会冒泡时,教师再次询问大家,盖着盖子的可乐为什么没有气泡?让大家进行思考,并从中得出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溶解在饮料之中的结论,从而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讨论影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因素——压强。
2、增强实践机会,注重实验引导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但是传统教学课堂并没有将实验重视起来,很多实验教学都是通过看书或是教师口述完成的,学生对于实验本身没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更别说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实验“自热火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热火锅,为学生讲述发热的原理,从而介绍生石灰遇水的反应变化,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提升学习与探究热情。
3、注重思想培养,强调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的教学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融洽活跃,通过引发学生开展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师有方向的引导之下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化学运用对生活的变化,感受世界在化学的改变之下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例如人教版《酸和碱》的教学中,学生很可能会误以为所有带酸味的食物都是酸性的,从而会对溶液或化合物的酸碱判断通过口感来判断。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通过在化学方面的理性逻辑思维对化合物进行判断,通过知识点的掌握进行了解,从而构建正确的化学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的一些知识原理、概念公式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通过多元化教学途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知识边界,培养科学学习思路与化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美浓.打造高效初中化学课堂 让学生爱上化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5):102-103.
[2]祁雨君.核心素养下利用微课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教育界,202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