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泛境景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景观设计,通过对项目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反复考证,求真求实,同时结合相关项目案例研究,并在设计中不断修正设计,力求自然而然,不喧宾夺主,不过度设计,此外还不断打磨细节,做到设计隐于细节的效果,项目设计过程中适度留白的做法,也为历史街区未来发展预留更多可能,最终的实际呈现达到了设计目的,景观与历史街区风貌整体协调,自然有序。
关键词:景观设计;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昆明文明街
1 引言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于2014年底得到批准,规划新划定三片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文明街历史街区为其中之一,历史街区除了建筑修缮等工作之外,其街区内的景观风貌,作为历史环境要素,也需要整治和提升,从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
2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项目概况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指现昆明市五华区北至华山南路、人民中路,南至景星街,西至云瑞西路、五一路、华山西路,东至正义路,面积为22.66公顷。【1】街片内共有6条主街道,15条巷道。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昆明城内仅存的老街区,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本次景观设计主要范围主要是“三街一园”及串联的巷道(见图1),“三街”是指甬道街、文明街、文庙直街,“一园”是指云瑞公园。
图1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范围图
3 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情况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格局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定型于民国,街巷格局保留完整,街巷界面突出体现了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的传统商业风貌。【1】通过对街区的深入调研与梳理发现,文庙直街、文明街、甬道街、郭家巷、海天阁巷、大银柜巷、东卷洞巷、西卷洞巷等,现存名称、走向、尺度均保存较好,并且街巷两侧建筑的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在设计中要注意维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空间尺度和历史风貌。
4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总体景观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自然而然,体现街道真实的表情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景观设计切忌喧宾夺主,过度设计,宜用简洁朴实的手法,还原街道真实的表情。
4.1.2 强调整体感的塑造,设计隐于内在,细微处见精髓
在片区的景观设计中追求整体感,在统一中求变化,注重细节的处理,将一些历史文化表达隐藏在细节中。
4.2 设计手法
4.2.1 抽象地表达历史
历史需要被客观平等简洁地表达,即便可以完全再现也不是历史,因此可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手法用细节来进行表达。
(1)点:地面或墙面嵌入标牌按照时间和空间如实地表达历史。
(2)线:由石材和金属牌组合成线表达街道变迁史(拓宽、打通与开辟)。
(3)面:运用景观材料组合手法再现。
4.2.2 具象地表达民俗,空间引导活动
民俗需要详实地表达,能够延续传统习俗其实是最好地表达,不适应时代的可运用景观雕塑表达民俗文化,还能适应时代的可通过活动策划再现民俗文化,通过景观设计引导特定的公共活动,如花市、书市、美食节等。
4.3 空间结构分析
设计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空间结构。
4.3.1 公共性
中国传统城市空间中很少有大型的公共广场空间,这一点与西方不同,因而传统街道空间成了大家共享交流的空间,类似西方的自由广场,在街道的发展中,这种功能不断加强,因而人们习惯在街道进行交往。
4.3.2 领域性
中国传统城市空间有明显的层次:房—院—巷—街—城,公共性逐渐增强,因而中国传统街道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领域,并且由于使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场所领域特征,它除了空间自身的性质和形式外,还包括有人性的需求、文化、历史、自然条件等的内涵因素,在实体空间中赋予了丰富而又颇具地方感的人文细节。【3】
4.3.3 渗透性
中国传统街道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街与巷的相互融合渗透产生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郁的街道生活。
5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详细景观设计
通过对历史老照片的研究,可确定三条街的基本形制为五段式,街道铺装材料多为本地青石,形状通常为长条形状,规则铺设,在街道的铺装设计中将秉承这一原则,此外周边街道的现状铺地考察,铺地也多为本地青石,面层处理手法有区别,但多强调手工处理,质朴自然,在“三街一园”及巷道的铺装设计中将借鉴这些做法。
图2 清末光华街 图3 抗日战争时期正义路
图中数字表示街道不同铺装形式,其中1,2和4,5为对称关系
注:照片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旧照—我家昆明》
5.1 甬道街景观设计
甬道街因“甬道”得名,为云贵总督府前官道,据史书记载,甬道宽约一丈(约3米3),甬道的使用是等级限制的,级别不高的官员和普通平民不可使用,需要绕行两边的巷子,这就形成了与甬道相连的两侧小巷,分别是东卷洞巷和西卷洞巷,另外级别较高的官员到此也得下马步行去见总督;几经变迁1929年甬道街被拓宽为9米,同时建筑被截去一半。1943年甬道街被拓宽到18米,两侧建筑全部后移;痕迹虽已不在,但是应该忠实地记录这段改变,所以甬道以东西卷洞巷口为界,分成两段,南段具有市井文化,北段则是官到特色的府衙文化,因此威严与市井在这条街上都要得到体现。
景观设计考虑在甬道中段官员下马处设置主要景观节点——甬道故梦,地面阳刻云贵总督大印,两侧布置拴马桩,提示历史官道的概念,此外地面用铜条刻字,记录从3.3米到9米再到18米宽度的变迁。
1、拴马桩 2、甬道介绍标识牌 3、本地青石五段式铺地 4、云贵总督大印地刻
5、路灯 6、法国梧桐树行道树 7、西卷洞巷 8、东卷洞巷
图4 甬道街甬道故梦效果图
5.2 文明街景观设计
文明街与相邻几条街在历史背景,文化,氛围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性,民国时期将近30年间文明街“三市”著称于市,及夜市、春节儿童玩具集市、书市。【4】因此要抓住老字号的特色,景观设计拟让文明街恢复一种充满传统文化及市井气息的主题文化三市体验街。此外文明街25号东方书店历史意义重大,闻一多、李公朴、费孝通等著名人士为书店常客,因此在业态上除了恢复东方书店外,还应适当增加文化设施小品设计。
街道景观设计延续五段式的铺装做法,整体统一,与光华街相接的文明街入口设计门头,烘托老字号一条街的氛围,街道中段设计“东方书韵”节点景观与东方书店形成呼应,街道局部用书架形式外摆围合休憩区域,并预留可移动售货车的空间,未来可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图5 文明街入口效果图
1、老字号 2、路灯 3、滇朴行道树 4、文明街门头
5、车档 6、本地青石五段式铺地 7、街名地刻
5.3 文庙直街景观设计
文庙直街为南北向,全长约234米,南到光华街,北到人民中路,街道宽度13米左右,顺着文庙直街往北走到人民中路,街道尽头对面是文庙,这是街道名称的由来;在这几条街道中它的建筑保存状态比较好,相对完整,现存的有广告制作,标识标牌、印章刻字等经营业态,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现在的这些经营业态。部分建筑上保留有文革时期的标语,建筑改造时保留了下来,也是一大特色。由于没有历史照片,所以铺装的做法参考昆明其他老街做法,采用五段式的街道铺装做法,此外文明直街曾经诞生过昆明第一条沥青路。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文庙直街北段特意设计一段沥青路,作为车行道,隐含表达这里曾经诞生昆明第一条沥青马路的历史,在步行和车行交接的地方设置景墙分隔,作为车行和步行两种空间的分隔。
1、入口景墙 2、车档 3、沥青路 4、路灯 5本地青石五段式铺地
6、街名地刻 7、滇朴行道树
图6 文庙直街入口效果图
5.4 云瑞公园景观设计
云瑞公园位于国家级文物抗战胜利纪念堂的保护范围内(见图7),从高处鸟瞰整体呈高脚酒杯状,“杯座”就是椭圆形的云瑞公园。云瑞公园的价值在于其作为“杯座”椭圆形的格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保持公园椭圆形的历史格局,打开视觉和参观通道,凸显胜利堂及纪念碑的中心地位;恢复公园的历史风貌,提升整体形象以和胜利堂及周边其他历史建筑相协调。
通过铺地和廊架的设计,优化公园空间,同时增加设施以方便公众使用;设计东西廊架,供市民休憩,通过四面设置踏步和无障碍坡道增加了公园的通达性,此外修复水池和假山,维持历史格局,铺地从水泥砖改造为青石铺地;另外增加文物信息牌,提示文物价值;场地的植物完全遵从历史风貌,保留法桐。
图7 公园位置历史格局图
1、西廊架 2、东廊架 3、恢复假山水池 4、入口 5、无障碍坡道
6、景区信息牌 7、文物介绍牌 8、保留大树 9、青石铺地
图8 云瑞公园改造平面图
5.5 巷道景观设计
现状调研发现巷道主要为街道之间的连接,宽窄不一,通过对本地巷道历史资料的研究,发现巷道铺装大多具有云南的本地特色,以本地青石为主,较宽的巷道中间通常条状石材贯通,两侧以横铺或碎拼石材相接;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巷道景观设计遵循本地巷道传统特色,以朴实自然为原则;铺装材料采用本地青石,少量点缀青砖和花岗岩,青石尽量使用本地老旧石料,以保持巷道的古朴感,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提炼出工字铺、错缝铺和方格铺等当地巷道常用铺地形式(见图9,10,11),在不同巷道中根据空间大小灵活运用这些铺地形式,考虑排水需要单侧设置排水暗沟,绿化局部点缀,简洁朴实。
图9,10,11 巷道铺装三种模式设计效果图
5.6 设计细节的表达
如何让设计隐藏细节中,是本次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手法,如街区很多的井盖,景观设计分别提取不同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建筑元素,运用到井盖图案设计中(见图12),形成不同历史主题的艺术井盖,让历史能够平面化的表达出来;街区中因消防需要设置了众多的消防栓,对街区整体风貌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设计考虑将消防栓隐藏到坐凳,凳面设计成可开启的形式,满足消防需求的同时也让坐凳成为街道一个小品(见图13),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中消失的老字号,设计也通过考证,在原址给予提示,作为对历史的回应(见图14),同时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历史保护建筑门口铺地,设计也特意去收集和挑选老街中拆解下来老青石,还原历史保护建筑古朴的风貌,也暗喻历史保护建筑的等级和重要性。
图12 艺术井盖设计 图13 消防栓和坐凳结合设计 图14 老字号地面提示
6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绿化设计
街道绿化设计遵循历史风貌还原的原则;通过历史资料研究,甬道街两旁的行道树是梧桐,春夏两季,浓荫蔽日,一到深秋,则落叶金黄。【5】甬道街北段全部保留现状行道树法国梧桐,并对原有的病的、枯的法国梧桐进行更新替换,其它根据现状空间再补充种植法国梧桐。
文明街和文庙直街现状没有行道树,补充种植行道树,考虑街道宽度只有12米左右,行道树采用交替种植法,行道树品种选择滇朴,滇朴为本地树种,且树形优美与老街气质契合。在行道树的选择过程中,也曾经有提议采用蓝花楹,花开一片蓝紫,可能让街区成为网红打卡点,经过多方意见征询,本着对历史风貌的尊重,最终还是否决掉了这个提议,因为蓝花楹是引进树种,与街区整体历史和气质不符,网红街区的只是流量时代的短时现象,不能喧宾夺主。
7 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引导活动
城市传统活动是文明街区最鲜明的特色,街区内现有甬道街花鸟市场和文庙直街标牌广告市场两条传统行业街道,区内尚有大量的居民生活。可以说,文明街区内拥有生命力极强的城市传统文化,城市传统活动丰富生动,只要保护得当可以持续长久。【6】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空间对这些未来的活动的引导。
(1)甬道街因为有18米宽度,两旁均预留可摆放花摊的空间,可举办甬道花市这样节日活动,提升街道的人气,有效利用街区商业空间。
(2))文明街因为老字号的特色,结合东方书店业态的恢复,13米的宽度也可单侧摆放流动书摊、民俗产品售卖车等,结合节庆活动的开展。
(3)而云瑞公园考虑到曾经的花鸟市场市井文化,在廊架边特别设置挂钩和矮墙,可挂鸟笼,可放置鸟笼,重现曾经的城市悠闲生活,从这些隐形的设计中关注到传统文化活动,强调空间的引导。
8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采用诸多细节对历史客观表达,具象表达民俗,用空间引导活动的,从而达到街区景观整体协调,自然而然的效果,实现有形空间,隐形设计的初衷;虽然也经历过过度化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不断的比较和思索,最终克制了表达的欲望,避免过度设计,街道是生活的空间,因为生活本身才有意义,历史街区也是一样,失去了生活的景区,必将逐渐失去她的价值。人们的各种旅游与参访,究其本质,是为了探寻和体验别样的生活;【8】“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让空间适度留白的做法,也让历史街区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图15 文明街入口 图16 云瑞公园及甬道街鸟瞰 图17 文庙直街夜景
注:图片由昆明之江置业有限公司提供
参考文献:
[1]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3.05
[2] 柳泉-道路交通环境的城市设计观,城市规划,1999年第23卷第3期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选集-文明街历史街区专辑第三十八辑,P43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昆明文史资料选集-文明街历史街区专辑第三十八辑,P15
[5] 张惠主编,城市典藏话昆明,P256
[6] 范浩阳,刘悦来.隐藏的秩序-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环境景观整治与旅游景区建设的思考,旅游研究,第九卷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
文中相关设计图、效果图由作者绘制。
未注明图片拍摄者均为作者笔者拍摄
作者简介:
后学兵,男,生于1977年,本科学历,安徽天长人,上海泛境景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副主任理事
撰写日期: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