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墩
安溪县凤城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362400
摘要: 在数学复习课学习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比较抽象的数学过程进行讲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老师表达能力的不同,很多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难懂的数学变化,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老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手段制作很多生动的数学复习课教材,通过图片以及声音、视频等方面的呈现形式,直观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示数学演算步骤,从而让数学复习课学习变得简单化,更便于同学们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微课教学;策略
引言:微课教材因为短小、容易制作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对于数学课程很多的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微课视频以及图片的制作,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生动的理解数学知识,然而微课视频教材种类很多,很多的专家对他的教学作用也产生了质疑,对于如何才能运用好微课来辅助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广大教师还存在很多的困惑。所以本文再次对如何运用微课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进行相关的探索。
一、借助微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微课教材制作过程中,通过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制作,能够让同学们感觉到微课内容离他们的生活非常的接近,从而产生亲切感,对微课学习有了浓厚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成功激发,就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初中各年级数学与其他的科目比如语文等学科相比,它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还包含很多的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特征让数学复习课学习显得非常的枯燥,同学们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的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微课这种教学方法将声音、图片等各种生动的教学元素综合在一起,能够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这种教材的生动性能够让同学们产生出乎意料的感受,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各年级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的教学课件来对同学们进行数学学科的教学。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学习中,数学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广泛收集关于全等三角形有关系的生活实物,利用微课来进行各种动画片、视频以及图片、音频等形式的教学课件,让同学们通过动画片以及图片等形式了解角的形状以及各部位的名称,进行直观的学习,使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欲望。老师所寻找的教材资源,需要尽量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更容易让同学们感觉到亲切。
二、巧用微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非常的强,所以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有一定的作用,过去由于数学这门课程很多知识点都具有抽象复杂的特征,同学们在面对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往往感觉到非常复杂,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困难的经历比较少,也没有较为全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大多依靠的是形象思维,所以在初中各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广泛的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因为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形象生动,很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在初中学习《角平分线》的课程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数学老师会将角平分线性质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同学们通过反复的手动练习来进行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而在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直观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同学们能够非常轻松的观察到不同三角形角平分线的转变过程,他们会很轻松的了解角平分线的各种性质,对于角平分线的性质特征也会更加容易记忆,并且不容易短时间遗忘。
三、微课教学辅助下,突破重点难点教学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重点往往都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过去的教学中,能够看到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辛辛苦苦的在讲台上一边写一边讲,然而同学们听得却很费力,老师也没有其他的更便捷的方法,只能是一遍一遍耐心的讲,直到同学们理解为止。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迟迟得不到提升,这种现象在大部分的学校教学里面都能够看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很多数学知识的难点同学们很难去领悟,很多时候老师为了赶超教学进度,对这些重点难点的知识并不进行详细的讲解,同学们对这些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而现在有微客教学方法的帮助,它能够通过直观生动的方法,将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彻底的展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不限次数的进行回放,这就是微课教学的两大特征。一个是它的呈现方式非常的直观生动,另外一个方面,它可以进行无限次数的回放,从而避免对数学知识点一知半解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普遍应用来进行课程辅助教学的工具,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与真实情景相近的微课课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来实现数学复习课的深度学习,从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晓文.初中数学复习课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6,21:70-72.
[2]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