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鹿城中学 726300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跟随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带领和引导下,选择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社会急速前进的创造性和智能型人才.因此,教师要重视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在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当前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也开始向更好的方向转变,尤其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从兴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驱动力、引导学生不断质疑与积极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兴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驱动力
数学是科学的女王、上帝的语言,在自然科学界的地位十分崇高.作为一门基础理论科学,数学本身就散发着一种自然之美.高中数学其实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与认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之所在.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数学经典问题,让学生发现这些问题的精妙,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每个问题的解法,激发其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考.数学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会更加晦涩,抽象性也会更强,学生学习起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兴趣就成为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最大驱动力,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教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定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函数图像给学生展示出来,同时抛出问题:“请跟随老师一起进入这一章的学习,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函数图像,寻找这两个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最终说明哪个是指数函数,哪个是对数函数.”直观的函数图像和这个课堂问题一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带着充足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跟随教师的引导探索与发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二、引导学生不断质疑与积极探索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让学生自己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这个单元的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和余弦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分别将sin A、sin B、cos A、cos B用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这时学生就会发现:,那么学生就会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A的正弦值和∠B的余弦值是一样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发现的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个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灵活、更加富有创造性.
三、有效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创造性的数学思维的特征是灵活、多变、新颖.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数学思维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和运用能力,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运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发散.
例如,教师在教学“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这部分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灵活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设函数y=F(x)(x属于R,且x≠0)对任意非零实数x1、x2满足F(x1·x2)=F(x1)+F(x2),求证F(x)是偶函数.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常规的方法一起解这个题目,但是在课后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但是教师唯一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用不同于课堂中的思路和想法探寻这个练习题的答案.这样,教师就给了学生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不断地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发散,最终,教师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兴趣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动力,积极引导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不断地质疑和积极地探索,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和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这个理念,根据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探索、发散思考、勇于质疑,让学生将数学的学习看作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从而为之后其进行更加深入地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颖.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文理导航旬刊,2016(7).
[2]?康磊.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