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苹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 661699
摘要:高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知识水平、情感能力发展迅速,班主任若是坚持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就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因此,高中班主任有必要在教学管理中落实情感教育,以此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当代变革;科学管理;培养创新意识
前言:高中生面临着严重的升学压力,同时思想也处于向成年过渡状态,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尤其需要获得引导。高中班主任应当在充分认知教育实情的基础上,合理地看待和处理高中生情感,让学生们能够用正确的姿态面对高考、面对生活,从而顺利地度过这个付出与收获共存的时期。
一、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落实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班主任是教学管理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能否在教学管理中达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状态,很大程度取决于情感教育的落实程度。情感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不能脱离情感,否则就不能对师生关系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让师生关系在管理行为中变得越来越。
此外,在教学管理中落实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学管理中若是不能对此做出合理兼顾,那么学生的未来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走向学生群体,真正了解到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用真情打动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情感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素质化教育,学生在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管理中可以获得情感、认知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管理中落实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1.尊重学生情感,做出正确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落实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学生,无论是在哪种形式的管理方式下,教师若是不尊重学生,否则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都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对待学生的态度,现实中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以服务学习为核心”的态度,对于学生的身心状况不管不顾,不顾学生的诉求一味施压。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维持学习秩序,但是学生存在的情感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在教师长期忽视学生情感的状态下,学生们对寻求教师帮助也产生了抵触心理。在这种师生关系下,班主任和学生的正常交流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实施情感教育。
因此,教师要调整对学生的态度,认识到高考很重要,学生们的成长也很重要。
2.认真倾听,成为学生的朋友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在认知能力发展上比较完善,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很多关于“成长”的烦恼。一方面社会阅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逐渐对学习、生活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因为经验不足无法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对此,班主任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用平等、亲切的交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交流情感方面的问题时,班主任要做一个倾听者,耐心听取学生的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中肯的回答,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不至于因为学习压力过重、生活烦恼过多而导致身心发展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如升学压力、家庭压力、异性关系认知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困扰学生的学习、生活。班主任教师在处理相关问题应当采取开放的态度,并且经常性向学生们传递“有问题,找班主任”的观念,让学生们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情感问题。对于学生的难言之隐,教师应当做到位学生保守秘密,这样学生才会更主动地和自己倾诉烦恼。
3.适当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师生情感
和谐的班级关系可以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这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元旦晚会或者其他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排练、表演节目,这样就可以让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另一面,如此便能有效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们的状况形成更加深刻地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指导建设班级文化,让学生们在优秀的学风中受到持续的影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寻求任课教师的帮助,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如学生们对古诗词颇有兴趣,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成立相关的探究小组;对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成立奥数探究小组。在不同的兴趣小组成立以后,教师可以邀请兴趣小组对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在相互帮助中变得亲密无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班级氛围。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应当在充分认知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积极应用多样化的管理措施,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行密切的观察,通过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开展集体活动等形式施加情感影响,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君利.新时期高中班主任教学管理的传统与当代变革[J].亚太教育,2016(25):185.
[2]李艳丽.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价值[J].才智,2020(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