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原
湖南省澧县第二中学 415500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描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其他物种所处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高中课程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它有着鲜明的人文特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讲课大多是标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知识,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加上课程繁重,学生完成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讲课大多是标出知识 点 ,让 学生通过背 诵记 忆知 识 ,而 需要 记忆 的知识 点很 多 , 加上课程繁重,学生完成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传统的地 理 课堂上 ,教师作为主导者 引导学生 学习 ,导致 学生 的学 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 ,且学习效率低下。要减少这种现象, 教师应该注重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能 动性 ,促 进学 生综 合 能力 的培养 。
一 、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本质要求
教师作为学生 学 习的 引导 者 ,应该 激 发学 生学 习的 主 动性,而教学的本质也就是激励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学 生 的学习兴趣 。有 效 教学 就是 在 符合 客观 情 况 的前 提 下 , 其 效率 要高于平 均水平 的教 学 模式 ,其 目的是 全 面发 展学 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 自主地进行探索性 学 习 ,要求 教师 注 重 时 间与 效 益 的理 念 ,在学 生 学 习 过程 中,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逐渐提高他们的 自主能力。地理 作 为一门综合性课程 ,很注重学 生创造 思维 的培养 ,有 效教 学的目的,就是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相 比传统的地理课堂,有 效教学的课堂则是把学生作为重心,提高他们对地理的兴 趣 ,积极主 动地 参与 学 习,从 中找 到学 习 的乐 趣 ,提 高 学 习 效率 。
二、当前 高中地 理教学 中存在的 问题
(一 )教学本质理性 的缺失 新课 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 了教学 质量 ,也推 进 了 教学理念 的改变 ,但还 存在 部 分教 师对 教学 本 质 的认识 不 够,课堂上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盲目地将教材上的知识灌输 给学生 。教师甚至 都没 意识 到 这种 教学 的不 足 ,尽 管有 足 够 的努力 ,但方式不 对 ,教学质量还 是很低 。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没接 触有效教 学 模式 前 ,高 中 的地理 教 学仍 然 以教 师为主导地位,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点 ,这种模式单一、枯燥 , 使教学 质量很低 。然后 有 的高 中采 取多 媒体 教 学 ,但也 仅 仅是将课本 上的知识放在屏 幕上 ,通过 图片方 式讲述 ,没有 让学生参与其 中,大多学生都无法真实地感受地理文化 。 教 师在讲述 地理知识时 ,也只是 以最终 的考试 为基 准 ,讲 述 一 点很 基础 的知 识 ,不会 着 重 说 明地 理 知识 的现 实 价 值 。
此外 ,教师都忽 略了课 外的实践 ,地 理是一 门实践 性较 强的 课程 ,在对 自然有 足够 的了解 后 ,学 习起 来也 会更 容 易 ,更 能真实地感 受地理文化 。
三、新课改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1.抛开课本,“小老师”讲演,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 解 纵观国内大多数地理老师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课前颈习、 课堂上一再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种模式。虽然说这种教学模 式现今依然是地理课程的最大教学主流,但很大程度上,它难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限制了学生对地理了解的深度。 地理包含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可谓是包罗万 象,知识点复杂繁难。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地理, 但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性远没有高中阶段强。初 中时期的地理课程开设,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地理有个 了解。但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开设,完全就是为了让学生去掌 握这门课程,提高应试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存在着很 大的弊端,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过度依赖课本,这让学生对地 理这门课程的理解都只局限于课本之中。另一方面,课堂上的 主要角色由老师饰演,这很难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一个有效的互 动,完全以老师为主的课堂会使学生抵触反感。 如果要打破这种僵局,只有依靠一种全面互动,热情高涨 的学习氛围来改变。这里我们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地理这门课程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 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熟记能力。地理,不需要像理科课 程那样的脑筋急转弯,但它非常注重学生的理解与熟记,教师 应该把课堂氛围打造成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扮演“小 老师”把他们对本章所学地理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这包括他们理解的、他们掌握的、他们从中所学会的。而 且事实证明,以“小老师”讲演这种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 程的学习中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本章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能 力,并且更容易让他们熟记所学内容。学生透过自己的语言来 组织对本章所学内容的总结,以“小老师”讲演的形式来表达 出自己的理解,一来,强化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掌握能力, 二来,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师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的氛围。
2.课前预习作业设置,老师应多让学生自行动手组织问 题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大多都会把提前备课 好的问题习惯性的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带着教师的问题在课 本中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去预习,这种方向是对的。但这种 做法相对局限。教师只是更多的站在了自己的立场去发现问题, 而不是真正的把发现问题这个权利交给学生。如果能换为是老 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这个方式可能会更好一点。学生如能 自行在课前透过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将会使他们对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疑惑更为深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逐渐渗透到高中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推动了教学本质回归的进程。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回归地理教学理性,有效教学内容,是各高中院校及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科核心素养。